第134章

姜言意怕安少夫人尷尬, 幫她向安永元解釋:“聽聞蕓娘前些日子孕吐得厲害,吃不下東西,我留蕓娘在莊子上多住一段時日, 不曾想惹得安將軍擔憂, 叫安將軍親自過來了。”

“楚姑娘言重。”安永元向著姜言意抱拳,“拙荊得楚姑娘照顧, 安某在此謝過了。”

這話有點一語雙關的意思。

安永元一貫是個不善言辭的,安夫人在貴婦們跟前詆毀安少夫人的那些話能傳到他耳中, 還多虧了姜言意。他處理完府上那些嚼舌根子的下人, 又跟安夫人撕破臉把話說開了, 就等著安少夫人回府。

怎料左等右等都不見安少夫人回去, 他唯一能想到的,大抵就是安少夫人在生他的氣, 畢竟她孕期受了委屈,自己卻半點不曾察覺。

正好清明將近,他便以接安少夫人回去祭拜先祖為由, 親自找了過來。

如今渝州戰事緊張,安永元又得忙著練兵, 姜言意雖留了他們用飯, 但安永元卻抽不開身。

“軍營還有要事, 渝州被困, 城中藥材短缺, 相鄰幾個州府的藥材買過去也是杯水車薪, 得從西州送一批過去。”

安家開了一家西州最大的藥堂, 在收購藥材上人脈自是比別處廣些,這差事落到了安家頭上,安永元半點不敢馬虎。

一輛馬車匆匆而來, 又匆匆而去。

送走這夫婦二人,姜言意眉心不覺也蹙了起來。

糧草,藥材,都是打仗時關乎人命的東西。

渝州橫斷南北,南邊是魚米之鄉,藥草也繁多,反觀北地苦寒,藥材稀缺。

安永元把安家藥堂囤積的藥材送往渝州了,後面若是突厥來犯,一藥難求的就是西州。

霍蒹葭見姜言意愁眉不展,問:“東家是舍不得安少夫人?咱回城了,東家隔三差五又去看少夫人便是了。”

姜言意搖了搖頭,“安將軍是個護妻的,我到不擔心蕓娘。”

她嘆了口氣問:“再過不久商隊也該抵達西州了吧?”

楊岫帶領商隊出關一月有余,前些日子剛傳了信回來,說是在返程路上了。

霍蒹葭以前跟著她爹跑鏢時,大宣朝大多數地方都去過,就是還沒出過關,她道:“我爹說,西出陽關三月三,重歸故裏九月九。這一出關,沒幾個月怕是回不來,不過西州城就在關口,楊叔他們又有熟人帶路,應該能早些回來。”

關外是大漠,用駱駝作坐騎,可不比在關內駕馬,行程自是慢了不少。

姜言意道:“按去時一個多月,返程一個多月算,他們回來時怕是在端午前後。”

姜言意倒不是擔心關外的生意,她是想借助商隊,從關外別國大批買進藥材。

一旦打起仗來,黃金都沒糧食和藥材值錢。

趁著西州城現在還安穩,自是能囤多少藥材就囤多少。

清明祭祖,姜言意姐弟也回了楚家。

短期內京城是回不去了,沒辦法去先祖墳前墓祭,便只在新修的祠堂舉行了祭祀。

楚家做了青團,姜言意也從莊子上做了青團和紫藤花酥餅帶過去。

清明吃青團的傳統在姜言意原來生活的世界起源於盛唐,油綠如玉的艾草糯米團子,跨越了千百年的光陰,在祖祖輩輩手中一代代傳承下來,自有它的魅力在裏面。

姜言意考慮到楚家的廚娘會做豆沙餡的,她便做了鹹蛋黃肉松餡兒的。

肉松是姜言意自己用煮熟的裏脊肉制成的,沒有現代廚房工具,多虧了霍蒹葭用石舀把瀝幹水分的熟肉一點點搗成肉末,又快刀切碎。

蒸熟的鹹蛋黃搗成泥,混進肉松重新捏團。

青團的青色源於嫩艾草的草汁,不過剛采摘下來的艾草苦味很重,搗汁前得先焯一遍水。擠出來的艾草汁混進糯米粉裏,揉好的面就是翡翠一樣的碧綠色。

把面團搓成長條分出劑子,像包湯圓一樣包進鹹蛋黃肉松餡兒,上鍋蒸半刻鐘就行。

出鍋的青團吃起來糯韌綿軟,肥而不腴,表皮有艾草清淡的香氣,裏邊的鹹蛋黃和肉松在艾草和糯米的清淡相襯下,鹹香口感更為突出。

楚老夫人許久沒見過姜言意姐弟了,自是拉著她們說了好一陣話,看到姜言意帶去的青團和酥餅,笑得臉上都起褶子:“你來就來,每次還都得帶東西,哪有回家還見外成這樣的?”

姜言意道:“我為了跑生意經常在外邊,沒能在您膝下盡孝,做些點心孝敬祖母罷了,可不是見外。”

“你這孩子就是嘴甜。”楚老夫人握著姜言意的手,試圖從她臉上找出一點神似女兒的地方,咋看眉眼有些相像,但細觀又覺著哪兒都不像姜夫人,最後只悵然道:“去祠堂那邊給你母親上柱香吧。”

姜言意應了聲,推著楚言歸離開楚老夫人的房間往祠堂去。

楚言歸腿腳不便,他拜完後,姜言意幫他把香插到姜夫人排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