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陰雲密

時光如流水,轉眼已是正月。

每到年下,幽州府各家勛貴競相置辦宴席,顧景吾自然少不了多番酬酢,寧氏也要同女眷們走動,連帶著顧嬋都沾光,沒有一日不出門玩耍。

難得正月初八這日終於空閑下來,顧嬋原是最懶散的,因惦著母親的事情,竟睡不著懶覺,早早晨起了,去給寧氏請安。

出得屋子,只見天色澹沉,寒風夾著細碎的雪花撲面而來,顧嬋怕冷,裹緊了身上的灰鼠鬥篷,一旁碧落已回屋取了手爐出來給她捂在手裏,又重新給她攏嚴觀音兜,主仆兩個這才動身往寧氏住處去。

顧家在幽州住的是顧景吾外放後臨時置辦的產業,位於福隆大街,距離藩司衙門只三條街。五進帶花園的宅子,雖比不上京師裏永昭侯府的氣派,卻也相當可觀。

進大門是第一進,九間的倒座房,用於男仆起居,廚房、雜洗房等也設於此。

穿過儀門是第二進退思堂,仍舊算做外院,給顧景吾用作外書房及會客。

第三進是顧景吾夫婦居住的梧桐院,因院中生有一棵百年梧桐樹而得名。正房共五間,用作顧氏夫婦起居,東廂是顧景吾的內書房,西廂則給寧氏用於會客。

這一進東邊帶兩個跨院,分別給顧松、顧楓居住。他二人如今都還在求學的年紀,一並就讀於寒山書院,平時也都住在書院裏,十日才得一日休沐,甚少在家。

第四進則是顧嬋的居所,名為晴嵐小築,與梧桐院同樣規格。顧嬋雖是女子,無需掙前程立功業,但世家貴女於才學一事上的要求絲毫不遜於男子,顧景吾專門為她聘請了老師教授禮、樂、書、畫,因此東西廂分設為書房與琴房以供使用。

晴嵐小築東臨花園,園中種有大片臘梅樹,更有一處人工開鑿的湖泊,湖中滿種芙蕖,冬賞梅花夏賞荷,再加亭台樓閣仿照江南園林建制,無一不精致巧妙,便成了此宅最大的亮點。

最後一進是後罩房連一個跨院,跨院別稱素心齋,供顧嬋的老師雲蔚夫人居住,三間後罩房則分給粗使女仆使用。

顧嬋穿過鉆山,檐廊下迎面碰到提著剔紅食盒的鄭氏。

鄭氏看到她,笑眯眯招呼:“嬋姐兒,來給夫人請安麽?”

顧嬋規規矩矩的福了一福、低眉斂目地答一聲是,見鄭氏面上略現詫異,忽然回過味兒來,這會兒鄭氏只是梧桐院裏小廚房的管事,還不是自己的繼母呢,她這樣恭謹豈不是叫人笑話。

話說從頭,顧家初到幽州時,只有護院和近身照顧各人起居的一眾丫頭是從京師侯府裏帶來的,其余皆是新人。顧家管事做事謹慎,是以不會有任何差錯,唯其一樣是顧嬋和寧氏母女吃不慣新廚子做的菜,不到一個月裏前前後後換了五個廚子仍舊不能滿意。

當真不是廚子不夠好,只是本地人做江南菜式,風味上多多少少總差了那麽一點,平常人根本吃不出,偏生她兩個嘴刁。也並非她們存心為難,只因母女倆一個是國公府幺女,一個是侯府嫡長孫女,俱是自幼千嬌百寵長大,衣食住行上從沒受過半點委屈,再是待人寬和,此事上也將就不來。

顧景吾只好請衙門裏眾人推薦能做地道江南菜式的廚子,不幾日,檢校鄭懷恩便領了胞妹鄭氏前來。

鄭氏曾嫁在寧波大族,後夫家家道中落,丈夫又早逝,生活無所依旁,於是帶著女兒投靠兄長。鄭懷恩的妻子吳氏為人斤斤計較,丈夫才是個九品官,俸祿本就少得可憐,家中養多兩個人支出添了小一倍,令她心疼不已。況且鄭氏的女兒漸漸長大,日後出嫁總要備嫁妝,又是一筆大數。吳氏不願出這筆錢,於是愈發刁難鄭氏母女,總盼著讓兩人自己知趣離開。

鄭懷恩頗有些懼內,但又不忍胞妹孤苦飄零,於是想到將她介紹給上鋒家中,無論如何總是憑自己能耐有所進項,既可免遭吳氏苛待,又可攢下梯己,將來益及女兒。

顧嬋母女兩個對鄭氏的手藝十分滿意,寧氏專在梧桐院裏添了小廚房交由她打理。

至於寧氏去世後,鄭氏如何成為顧景吾的繼室,其中細節顧嬋並不清楚,只知他調職回京時帶了鄭氏母女同往,並在京中辦了喜事。

所以也怪不得顧嬋,她先是在病中,之後雖說好了,寧氏總怕她再著涼,輕易不許她出屋子,到過年,鄭氏得了幾日假期回家中與女兒團聚。今日是顧嬋回來後第一次見到鄭氏,不自覺地就拿出了前一世裏習慣的態度。

錯已犯下了,後悔也沒用處,她只好連忙找補,道:“鄭媽媽,你給娘做了什麽新鮮吃食?”一壁說一壁不忘緊盯著那食盒,好在她年紀小,盡管天真無邪,做出一副饞相也不算丟人。

鄭氏道:“夫人早起說身上乏,沒胃口,便做了幾味開胃的小菜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