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威(第2/2頁)

正應了一句話,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那時候的秦清就已經放眼日後和全局,對於遼東來說,最為關鍵的地方正是齊州。從地圖上來看,遼東半島和齊州半島隔海相望,最近的地方不足三百裏,而兩者又同時毗鄰直隸,形成掎角之勢。那麽秦家早早謀求齊州也是應有之義。

不過話說回來,朝廷把秦道方放到齊州也未必安了好心,且不說當時正值青陽教之亂,就說清微宗,還是李元嬰和谷玉笙掌權,谷玉笙就曾授意封鎖海路,讓秦道方辛苦借來的糧食無法從海路運到齊州。而且那時候李玄都和秦素的事情八字沒有一撇,也談不上什麽秦李聯姻,秦家的手很難伸到齊州來援助秦道方,真正到了最後一步,還有社稷學宮和聖人府邸兜底,所以怎麽看,秦道方面臨的都是一個死局。

秦道方破局的關鍵是李玄都,李玄都和秦素幫他解決了青陽教和清微宗,使得秦道方打開了局面,後來的秦李聯姻,更是讓秦道方在李家這邊得了個“親家老爺”的身份,得以在齊州真正站穩了腳跟。不過當時掌權的是李道虛而非李玄都,還是差了些意思,而且李玄都的勢力也不在齊州,雙方的合作自然無法深入。

現在不同了,李玄都接替李道虛當家做主,一切都要按照他的意思來,有些未竟之事便可繼續下去。

寒暄之後,李玄都開門見山道:“如今世道,好似春秋之年,又似三家鼎立。各地看似聽從朝廷號令,實則自成一家。正是天下大勢,分合之道,我這次返回齊州,並非僅僅是為了祭祖一事,也有意在齊州推行二三事。關於這一點,我曾經與嶽父有過商議,不知部堂是否知曉?”

“家兄曾經來信說過此事,我有所了解。”秦道方點頭道,“只是先不說紫府的二三事,只說如今的齊州,並非令出一門,只怕是……”

李玄都道:“無非是社稷學宮和聖人府邸。”

秦道方點了點頭。

李玄都問道:“部堂也是學儒讀書之人,不知如何看待此事?”

秦素有些責怪地看了李玄都一眼,因為這一問多少有些誅心的意思,秦道方與秦清不和,也很難說沒有這方面的因素。

秦道方倒是不以為意,反問道:“紫府是道門中人,不知紫府如何看待盤踞西北的澹台雲?”

李玄都笑道:“我明白部堂的態度了。那麽有些話我也可以直說了。”

秦道方微笑道:“紫府請講。”

李玄都道:“想要推行二三事,錢幣也好,田地也罷,令出一門是關鍵,就必須要整合齊州上下。如今有兩大難題,也就是方才已經說過的社稷學宮和聖人府邸,原本我打算先對社稷學宮下手,可是因為一些變故,不得不先對上聖人府邸。我希望部堂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配合一二。”

秦道方問道:“不知紫府想要我怎樣配合?”

李玄都道:“聖人府邸的家奴殺了一個李家子弟,原因是聖人府邸要追捕逃奴,那個所謂的逃奴也是李家的人。這件事,雙方都有過錯,不過我有已經得到消息,聖人府邸很可能會把此事鬧到明面上,來一個對簿公堂。他們當然不在意什麽律法,關鍵是儒門中人會借此機會鼓噪出聲,來一個先聲奪人,站住道德上的高地。”

秦道方苦笑道:“紫府該不會是讓我在判案子的時候偏向李家吧?”

李玄都搖了搖頭:“不,我不在意案子結果如何。只是按照大魏律法,一個逃奴的案子,如何能驚動一州督撫?我想請部堂先將這個案子交給聖人府邸所在縣的縣令處置,讓這些大儒們先去縣衙裏辯經。大儒們自然受不得此辱,定然要給部堂施加壓力,部堂不需要硬頂,只要一個‘拖’字訣就夠了,縣衙不行,便換成府衙,府衙不行再是提刑按察使司衙門,最後才是總督衙門。”

秦道方立時明白了李玄都的用意:“紫府此舉,倒是有些意思,只是一味拖延,終究不解決問題。”

李玄都道:“與儒門開戰是大事,我需要時間,等我的人手趕到齊州,另外動員李家之人也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