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天子六璽(第2/2頁)

今日太後娘娘來到司禮監,莫不是出了什麽大事?

謝雉的確是第一次來到司禮監,平心而論,司禮監名聲在外,真正走入其中,卻感覺不出有什麽出奇的,實在與偌大名聲不符。

司禮監大堂上方懸掛著一方牌匾,只有四字:“聲聞於天”。與大真人府如出一轍。

不過大真人府的“天”是指太上道祖,而司禮監的“天”卻是說帝王了。

走進司禮監大堂,楊呂揮了揮手,吩咐道:“你們都退下。”

原本侍立在此地的眾多宦官紛紛退下,只剩下楊呂和謝雉二人。

楊呂開啟了一道暗門,走入其中,謝雉緊隨其後。

暗門的另一邊是一座密室,視野豁然開朗。

在兩人的面前,是一座巨大的沙盤,囊括了兩京一十九州,除了大小城池,山川、河流、湖泊、密林、戈壁、大漠、草原也標注得清清楚楚,甚至有肉眼可見的氣息流動,讓人一目了然。

楊呂感嘆一聲:“這是當年幫助太宗老爺修建帝京城的地師所留,天下間獨此一份。齊王覬覦多時了,可惜一直到飛升也沒能得逞。”

宮廷的規矩,宦官凡提及皇帝,對歷代先帝,均以廟號相稱。比如太祖皇帝,稱“太祖老爺”,宣宗皇帝,稱“宣廟老爺”,世宗皇帝,稱“世廟老爺”;而對“今上”,則稱“萬歲爺”。“老爺”二字淡化了所謂的君臣之別,更能凸顯宦官的家奴地位,也顯親近,與外臣截然不同。不過在正式場合和書面用語,還是以“陛下”、“皇上”稱之。

謝雉身為真傳宗的傳人,對於許多密辛知之甚詳,不由眯眼望去,目光最終落在沙盤的帝京城位置,此時的帝京城中有幾個巨大的光點重疊在一起,光芒幾乎遮掩了半個帝京城。

楊呂輕聲解釋道:“一個光點就是一位長生之人,如今的帝京城倒真是‘臥虎藏龍’。”

謝雉冷哼一聲,說道:“楊公公,快些開啟大陣。”

楊呂點點頭,一抖大紅袍袖,從袖口中依次飛出六枚印璽。

正所謂天子六璽,分別是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皆是玉螭虎紐,以武都紫泥封之。

六璽功用各不相同,凡封諸王公侯及百官用皇帝行璽,凡賜諸王公侯及百官書旨用皇帝之璽,凡興兵征戰用皇帝信璽,征召大臣用天子行璽,策拜外國事務用天子之璽,事天地鬼神用天子信璽。

大魏武德十一年,穆宗皇帝駕崩於西苑的煙波殿中,當時太子年僅十歲,注定難以執掌朝局,故而穆宗皇帝遺命以內閣首輔張肅卿為首的四位內閣大學士為顧命四大臣,輔佐幼主,同時為了制衡顧命四大臣,穆宗皇帝又命司禮監和印綬監將天子六璽交予皇後謝雉掌管,一應詔命聖旨,必須有玉璽加蓋,方能生效。

其實這六枚印璽不僅僅是象征著權柄,也是開啟大陣的關鍵鑰匙。當年穆宗皇帝是把大陣交給了謝雉,讓儒門深以為憾。

楊呂一揮袍袖,六枚玉璽分別落於沙盤上的昆侖、南山、中嶽、五行山、帝京、渤海府位置。

單純以權柄而論,自然是皇帝信璽為重,幾乎是天下間權柄最重的物事,無論兵部也好,還是大都督府也罷,只要涉及征調兵事,都需要蓋上此方大印。

不過以蘊含氣運而言,卻是以敬天祭天所用的天子信璽為最。世宗皇帝一意玄修,滿朝文武為了迎合皇帝,每每有所謂祥瑞現世,便要齊上賀表,而貴為群臣百官之首的首輔閣揆,還要撰寫青詞。以紫金缽盂盛放朱砂,加上票擬所用的“樞筆”,在各種珍貴樹葉秘制的青紙上,用最頂尖的館閣體寫下鮮紅的祭天駢文。待到青詞寫好,焚祭上蒼之前,便要在青詞上蓋上天子信璽,以示人間天子之誠意。

故而皇帝信璽落於帝京位置,天子信璽落於昆侖位置。

隨著六枚玉璽依次落下,三大龍脈之一的北龍被點亮,大放光芒。

與之同時,一圈巨大的無形漣漪以三大殿為中心向外浩浩蕩蕩擴散開來。

皇城之中,普通人之人一無所覺,中三境之人只是感覺周圍的靈氣濃郁了許多,歸真境宗師已經隱隱察覺到不對,可到底哪裏不對,又說不上來。天人境大宗師可以清晰感覺到,自己仿佛身陷沼澤之中,又似是身在水中,大受限制。

至於長生之人,則是如負重山,便是騰空飛掠,也難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