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龍虎劍訣(第2/2頁)

李玄都穿過雷壁之後,終於進入了此處的核心之中,只見此處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竟是陰陽開辟渾淪,清濁分明,以地水火風定住四方,六氣充斥其中,化作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繼而日升月落,四季輪轉,變化不停。

此方小世界已經是一方洞天的雛形,如果將其不斷放大,便是一方洞天,以小見大,可見祖天師的手段,難怪能建造鎮魔井洞天。

不過李玄都的重點不是祖天師如何構建小世界,而是藏在其中的劍道傳承,先前李玄都是親身感受劍氣運行的軌跡,此時便是觀摩前人如何用劍,雖然次序顛倒,但對於李玄都來說,卻是沒有太大區別。

李玄都沉浸其中,轉眼間又是一天時間。

雖然李玄都不能分神,但是有“帝釋天”護衛旁邊,倒也不怕有人不軌。

期間顏飛卿、張鸞山、張岱山、蘇雲媗等人也來過鎮魔台,不過只是遠遠觀望,見李玄都立於兩大“刑柱”之間,似是神遊物外,便不曾上前打擾。

李玄都沉浸在劍意玄妙之中,不知時間流逝,他在八月十八這一日登上鎮魔台,八月十九,八月二十,三天過去,李玄都才從長時間的入定出神之中醒來。

此時李玄都仍舊面帶幾分病容,但是氣息凝實,不退反進,已經恢復了全數的修為,嚴格來說,並非是李玄都彌補了“長生石”損耗的元氣,而是另開新源,從其他方面填補了空缺。這便是李玄都在鎮魔台上三天的收獲了。

祖天師總共留下了兩道劍意,分別對應兩大刑柱,可以視為總綱。在兩大劍意之下又有二十八招劍式,分別藏於二十八個祖天師以“天師雌雄劍”刻就的二十八個銘文之中,因為沒有外人幹擾,李玄都雖然費了些工夫,但還是將這些銘文全部找到,並且以神念進入其中小世界。

這些小世界大同小異,外部以雷電設立門檻,修為不到之人,無法進入其中,內部是劍式核心,可以慢慢參悟。而且這些雷電並不傷人,只是阻人,若是能闖過去,反而還有所裨益。因為這些雷電都是祖天師效仿天劫所設,淬煉神念有鬼仙渡過雷劫的效果,對於地仙來說,收益不大,但也聊勝於無。由此可見,祖天師對於張家後人的確是用心良苦。

如果將這二十八道劍式悉數學全,那麽便可以自成劍陣,類似於“太陰劍陣”或者“北鬥三十六劍陣”、“南鬥二十八劍陣”,不過李玄都並非正一宗弟子,也不是張氏子弟,甚至與祖天師的道路不盡相同,未能將二十八道劍式全部領悟,只是得了一十二招。

對於李玄都而言,這些劍招妙則妙矣,不過與“太陰十三劍”、“北鬥三十六劍訣”、“南鬥二十八劍訣”、“慈航普度劍典”相比,也只是在伯仲之間,算不得什麽,唯有一招以劍畫符十分新奇,有封印鎮壓的妙用。真正讓李玄都大獲增益的還是那兩道劍意,這才是祖天師劍道的根本所在。

太上道祖有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李玄都不知道這等劍道的名字,也只好強取一個名字。當年祖天師先是在雲錦山隱居修道,後聞蜀人多純厚,易於教化,且多名山,又聞巴蜀疹氣危害人體,百姓為病疫災厄所困,於是他離開雲錦山入蜀,他先居陽平山,後住鶴鳴山,還到了西城山、葛潰山、秦中山、昌利山、湧泉山、真都山、北平山、天蒼山,不過最後還是離開蜀州,返回雲錦山。祖天師晚年除了修建鎮魔井和大真人府之外,也曾築壇煉丹,三年後神丹成,龍虎出現,故雲錦山又名龍虎山。

李玄都在雲錦山上得此劍意,成雙成對又應龍虎之說,正所謂“龍共虎,應聲裂”,李玄都便為其取名為“龍虎劍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