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三年後,東出!(第2/3頁)

一套又一套被呂陽講出來,核心就是將“漢中”的當地人用各種手段遷徙走,再從漢國的其它區域轉移人口到“漢中”定居。

呂武還以為呂陽會提出分化收買再消化的建議,一邊聽著,一邊心裏想道:“他還是沒有改掉粗暴的性格,遇事缺了一些懷柔思維啊。”

單純的暴力只會引發更多的暴力。

單純的懷柔則是會令一些群體覺得軟弱可欺。

呂武耐心聽呂陽講完,說道:“太子豈不知剛柔並濟之道?”

呂陽答道:“彼不知我,我欲謀劃蜀,無甚時日耗費。”

好像也是呀!

剛柔並濟需要花很長的一段時間,還不一定能夠取得什麽成效。

漢國要在大舉東出之前拿下“漢中”、“巴”地和“蜀”,沒有幾十年的事情去進行操作,一味的強硬變成了最能節省時間的手段。

呂武又問道:“太子欲將遷徙往何處?”

呂陽答道:“臣以為彼為奴,可賞賜於有功將士,余者國屬。”

哦,原來不管是使用武力抓捕,還是騙出來,反正那些人都會成為奴隸,不是要遷徙到一個集中的地方讓他們過日子?

單純從手段上來看簡直是殘暴到沒邊了,根據漢國當前的形式來看則是最為快捷有效的處理方式。

會不會逼“漢中”當地的全部人反抗漢軍?當前的情況是,現身的漢中人幾乎全是漢軍的敵人,沒有出現的漢中人跟不存在沒區別。所以呂陽的處置看似粗暴,實際上是最為符合漢國當前需要的策略。

如果呂陽想要將“漢中”的當地人遷徙再集中安置,作為君王和父親的呂武會感到無比失望。

認清的確應該快刀斬亂麻的呂武心態變得有些復雜,認識到呂陽越來越符合自己繼承人該有的模樣,一方面又會產生另外一些疑惑。

“為父予你三年。”呂武給三年的時間不管是處理好已經攻占的‘漢中’,還包括了呂陽奪取古蜀國的國祚。

呂陽得到能出戰的機會,一臉自信地說道:“孩兒必不使父上失望!”

歷史上司馬錯花了十個月的時間攻占巴蜀,前提是古蜀國和巴國早就有了長久消耗,並且還是古蜀國主動邀請秦軍入蜀。

當前的年代,古蜀國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他們還沒有完全消滅蜀地的敵人,實力未必比歷史上司馬錯進軍時期強多少。

呂武之所以給呂陽三年的時間,覺得呂陽發生了好的轉變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因為時間提前,蜀地的交通遠比司馬錯帶著秦軍攻略巴蜀更加糟糕,巴蜀的形勢也是更加錯綜復雜,再來就是漢國動用的兵力更少了。

因為吞掉了韓國三分之二的疆域,使得漢國向東擴張了三百來裏,原先的布局等於有了新變動。

目前漢國需要提防楚國可能出現的反撲,還要對荀國造成足夠的壓力,再來就是防止韓起狗急跳墻,更有範國的範鞅在選擇上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最多出動一個“軍”征討巴蜀已經達到極限。

攻占下的“漢中”已經有兩個漢軍“師”了,另外一個“師”則是在“天澤水池”的上遊待命。

呂武賜予呂陽兵符和節牌,一個月後呂陽帶著自己的屬僚出發了。

那啥,三年後呂陽會不會玩一手帶兵進京逼宮的戲碼?

而在呂陽出發之前,作為三代的呂政也帶著隊伍東出。

在呂政出使吳僚的這一件事情上,呂陽多次表示擔憂,還是沒有能夠讓呂武改變主意。

第一次出使的呂政並不獨要前往吳僚處,他將先去範國,再去荀國,然後才是前往吳僚所在的淮南。

這也是漢氏子姓第三代的首次亮相,呂政能取得成功固然可喜,沒有什麽成果也是在向諸侯昭告漢氏子姓的政權穩固。

什麽意思?沒有太特別的意思,呂武早就不是那個孤家寡人,國祚方面能夠選擇的繼承人非常多,能夠任事的子孫也是不少。

只是漢國跟其余國家真的很不一樣,其余諸侯幾乎全是公族政治,呂武對待自己的子嗣則是顯得很不一樣,把他們丟到中樞之外,壓根就沒有二代在中樞掌握權柄。

因為這一點,不少諸侯等著看呂武笑話,一些諸侯則是好像發現了強國的“密碼”似得。

熊圍就是有自己解讀方式的諸侯之一,他看到漢國沒有公族大肆掌權,國家卻是以極快的速度在發展壯大,得出一個公族是害蟲,阻止中樞掌握更多人口和資源的結論。

在那種認知下,也是熊圍面臨的情況不一般,他在朝堂上展露出謀求變法的態度,不等公子罷敵從漢國歸來,派出另一支使節團前往“長安”要獲得漢國在楚國變法上的支持。

簡而言之就是,熊圍知道楚國跟漢國是一種競爭關系,然後他還是請求呂武能夠派出人手指導楚國進行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