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不搞事就渾身難受

新的一年再次來臨,時間進入到公元前560年。

晉國這邊對外沒有太大的動作,一眾貴族得到喘息的機會,盯著封地置換與重新恢復生產。

另外一個當世霸主,也就是楚國,他們出的事情就有點多了。

上一次“蕪湖之戰”後,吳國現實再次挑釁楚國,隨後盡起大軍開啟第二次“蕪湖之戰”。

楚國跟晉國一樣是處在君位更替的權力交接階段,他們還在“沫之戰”輸給了晉軍,再加上令尹戰場被俘,麻煩多到消停不下來的程度。

在那種背景下,楚國公族成員子庚上位楚國令尹。他是楚共王的兄弟,等於是現任楚君熊招的叔叔。

子庚上位之後,幹的第一件事情並不是回應吳國的挑釁,集結了羋姓的一眾封君撲滅了跳得太厲害的一群臣子,初步樹立了屬於自己的威信。

“午本為楚國司馬,乃是實權人物,接任令尹尚算眾望所歸。”呂武當然很重視楚國,哪能不關注高層變動。

子庚是羋姓、熊氏、名午,他在子重擔任令尹時期就很活躍了,比較倒黴的是有一次前往秦國被扣留,後來花了重金才算得以脫身。

這一次秦國扣留楚國重臣並不是趙氏嬴姓的鍋,秦國都已經被陰氏控制,趙氏嬴姓能當塊招牌已經挺不錯,哪來的實權去扣留來自楚國的重臣。

呂武也是後面才知道子庚遭到扣留,實地操控的呂陽給的匯報是,擔憂子庚了解到秦國的實際情況,不得不幹扣留的事情。

後面收取重金再放了?呂陽將鍋丟在了秦國公族之一嬴鮑的頭上,又一次舉起屠刀砍了個人頭滾滾。

嬴鮑是秦國“後時代”比較活躍的公族之一,明面上各種忍辱負重,暗地裏朝思夜想要將陰氏驅趕出秦國。

在陰氏沒有全面控制秦國之前,留下一兩個秦國活躍的公族很有必要,可以用來聚集一幫對陰氏有敵意的秦人,時機到了再一鍋端便是。

呂武對呂陽的做法不是沒有意見,只是還能兜底為前提,心裏想著怎麽糾正呂陽的殺心過重,處置什麽的肯定不會做。

直接處置一個家族的繼承人?直接砍頭,還是流放,將打擊到繼承人的威信,對家族整體來說要謹慎再謹慎的。

“今歲便是由子庚率軍入‘鳩茲(蕪湖)’迎戰吳軍。吳國出戰主帥乃是新君諸樊。”呂武是在年末時得知壽夢薨逝的消息。

這麽一搞,晉國、楚國、齊國、吳國四個在當前比較活躍的國家,先後經歷了君位更替的事。

壽夢薨逝並沒有國家前往悼念。這個是因為他臨死前幹了稱王的事,沒有遭到中原列國謾罵就不錯了,還想各國去在喪禮上撐場面?著實是有點想太多了。

對吳國擅自稱王最為惱火的其實是楚國。

現階段吳國是個什麽樣的國家?以實力排名來看,吳國頂多就是個二流強國,完全是借地形便利以及那股不要臉的勁頭在抗衡楚國。

當然了,楚國絕大部分的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都投入到與晉國的爭霸之中,他們屢次跟吳國交戰頂多就是拿出全國十之三四的力量。

所以,楚國對於吳國竟然敢稱王,憤怒之中還覺得遭到羞辱,直接罵吳國哪來的自信敢跟自己平起平坐。

吳國新君諸樊面對楚國的謾罵是直接嗆回去,遭到晉國來使的詢問則說沒稱王那麽一回事,玩了一手小孩子玩鬧般的雙標。

事情就是那樣,吳國哪天不胡鬧了,基本上也就到了該亡國的階段。

盡管吳君諸樊是那樣回應晉國,晉國還是召回了申公巫臣以及苗賁皇,表示對吳國的胡鬧很不爽。

後一腳,晉國的來使又表態會繼續支持吳國的正義事業,之前申公巫臣以及苗賁皇對吳國的各種貢獻依然開放“專利權”相關,商貿往來非但不會斷絕還會進行加強。

吳人稀罕晉人給的“專利權”嗎?他們玩的是才不管有沒有獲得授權,想用就直接用了,不爽來約架啊!

鑒於吳國現階段看著挺不好,主要是沒信心再次打贏新一次的“蕪湖之戰”,吳君諸樊以及一眾吳國公子對晉國使節還是挺禮遇的。

“必是已有結果?”士匄已經知道呂武覺得吳國這一次會戰勝楚國,琢磨著是個考驗呂武政治眼光的機會。

呂武就看向了孫林父。

投奔晉國的孫林父沒有多少實權,孫氏以及一眾從衛國轉移過來的貴族,家族獲得了新的封地,境遇方面大體上比較不錯。

現在沒有“千金買馬骨”的典故,呂武肯定不能讓下大決心以及損失很大的投奔者心寒,又給予列國晉國利用完就丟的印象,慢慢給予孫林父以及崔杼參與國政的機會。

吳國離晉國太遠,屬於鞭長莫及的那種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