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暗戰從未停止(第2/3頁)

怎麽利用鄭國則是需要一些細節方面的商討,比如怎麽達到利用的目標,還不能讓列國覺得晉國沒有信義。

他們已經退回到“虎牢”了。

一幫小弟之中的大多數國家,他們跟著晉國南下純打了一次醬油,浪費了征召額度,耗費了一波糧秣。

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導致有些列國都已經習慣和麻木,很難再產生什麽心理波動。

曹君姬負芻對這一次南下非常滿意,不是曹國得到了來自晉國的什麽好處,僅僅是因為衛國在“鄶”那邊弄了個損失慘重外加灰頭土臉的下場。

心情極度愉快的曹君姬負芻表示不回國啦!他要留在“虎牢”繼續陪晉君姬周玩耍。

一樣沒走的還有魯國的君臣,部隊則是交給能托付的大臣帶回國。

魯國君臣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跟晉國的君臣商談,認為自己是冒著很大的風險留在“虎牢”,晉國君臣必須要給魯國好幾個交代。

所謂的“風險”是,魯國君臣留下,齊國君臣和軍隊卻已經轉道回國。

而“交代”什麽玩意之類,聽說過“地球缺了我就不會轉”這一句話嗎?

簡而言之就是,魯國需要晉國,腦回路清奇地認為自己承擔了風險,要晉國進行該有的補償。

現在好幾個諸侯國只是國君的腦子不正常,群臣和眾貴族多少知道點好歹,到了魯國這裏明顯是當政的君臣沒個一般人?

某一天,趙武找到了呂武,開口第一句話便是:“魯人愚也!”

什麽情況???

趙武提到了季孫行父的行事方法,言語中多有懷念,又一再贊揚季孫行父執政下的魯國得到良好發展,與晉國的關系也保持得很健康。

季孫行父?他擔任魯國的執政時期,魯國好事和壞事發生了不少,總體來說處理起來不好不壞吧。

呂武並不覺得季孫行父是一位“名臣”,僅僅是魯國一再被齊國打得滿頭包這一點,季孫行父明顯就跟“名臣成就”不搭邊的。

站在魯國的立場,他們上一次跟楚國勾勾搭搭,給季孫行父加了不少的分數,一口大鍋卻是由魯君午去扛,作為臣子算是一種不合格。

魯國盡心盡力侍奉晉國是季孫行父定下的國策,再看看魯國定下國策之後的所作所為,很明顯國策沒有得到堅決的執行。僅是這一點能看出季孫行父沒有把控好,讓執政效率顯得非常一般。

趙武跑來呂武這邊是為季孫行父正名嗎?

季孫行父到底怎麽樣,又該是做什麽評價,不是趙武或呂武所能定的,該由後人去評說。

所以,趙武講了那麽多話就想表達一個意思:他被魯國坑了!

魯國很懷念曾經跟趙氏做朋友的日子。

季孫行父還在的時候,魯國處理跟晉國處理外交事務大錯不犯,輪到叔孫僑如則是幹得太過於明顯。

“可是上軍佐……”呂武話到一半停下來,覺得不應該幹涉。

趙武卻是接了話題,說道:“我已多次躲避,魯人仍然不休尋我,以至邦交多有糾纏。”

那就是,不管趙武是主動還是被動一再幹涉魯國的事務,使得魏琦對趙武的容忍已經達到極限了。

這裏有一個相關效應。

趙武之前抱住了士匄的大腿,導致魏琦哪怕對趙武心生不滿也在忍耐。

士匄在“馮之戰”後對趙武失望,近期有點愛搭不理的樣子。

事實上,趙武戰到一半退出作戰序列,不止士匄感到不滿,其余“卿”也有很大的意見。

他們覺得趙武學什麽人不好,偏偏去學韓厥的行事作為,顯得沒擔當的同時,不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

魏琦會不會因為趙氏和陰氏是姻親感到忌憚?不存在的!

聯姻當然是一種關系的維持,要說可靠則未必了。

晉國和各個諸侯國有太多的例子證明聯姻的關系沒有利益關系可靠,前者是一種情份,後者是一種需要,小事能看情份,大事則看需要。

所以說,魏琦或許會看在呂武的面子上給趙武多一點忍耐度,能有多少就有點不好說了。

相比起來,趙武和士匄湊到一塊,才會讓魏琦產生忌憚。

現在的情況是,士匄好像看清楚了趙武的“真實面目”,不想跟趙武一塊玩耍,導致魏琦那邊的忌憚感消失,從而使趙氏和魏氏的矛盾擺在了明面。

魏氏和趙氏的矛盾是什麽?當然是君臣腦回路清奇的魯國帶來的。

這裏面固然是魯國懷念趙氏,另一層次則是在嫌棄魏氏。

魯國表露出那樣的態度之後,趙武竟然沒有第一時間處理好,也就是制止魯國的靠攏,魏氏會怎麽想,中行氏、範氏、陰氏……等卿位家族會怎麽看?

作為當事者的魏氏態度不用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