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陰氏之強,使人心悸(第2/2頁)

陰氏在南邊還有一塊“原”地,它算是一塊飛地,遷徙過去了不少“士”階層,為了不引起周邊鄰居的緊張,平時只是讓“士”劃地保證治安維穩,沒有形成編制的戍衛部隊。

“原”地一旦進行征召則是能集結起兩個“旅”的兵力。而這兩個“旅”是“原”地所能組建的兵力極限了,再多就是讓農夫成為炮灰。

在上河西之地,陰氏前前後後遷徙了將近十萬人過來。

目前他們主要集中在“甘泉”這一塊區域,先形成“邦”單位的聚居點,開墾農業的同時收集材料用來築城。

因為地理位置特殊,十萬人裏面能夠征召成軍的數量,進行集結能有兩個“師”,他們主要是防備秦國可能的反撲,再來也是清剿周邊,呂武一般不會輕易調離。

這樣算下來,陰氏不用進行極限動員就能已經有十個“師”以上的常備兵力,但其實不是簡單那樣算的。

軍隊必須進行詳細的區分,比如能不能打野戰就是一個分水嶺。

能打野戰的軍隊即便不是精銳也差勁不到哪去。

真正差勁的軍隊是只能據堅城而守的那種。他們守城怎麽樣先不提,拉出去野戰則很容易被擊垮。

簡單定個等級,可以叫野戰部隊、輜重部隊、戍衛部隊,也能稱呼一線部隊和其它部隊。

陰氏為什麽能夠軍事實力這麽鼎盛?當然要感謝郤氏和欒氏的貢獻啦!

極限動員什麽的沒有提的必要,真到了不拼命要滅亡的階段,能爆發出多少力量要看當時的全面情況,比如內部是否穩定,即時條件下的發號施令還管不管用。

任何只看書面數據,不考慮環境以及事發狀況的估測,實際上就是在胡說八道。

陰氏從封地再次征調兩個“師”的兵力西向,不知道消息的當然也就繼續消息閉塞,得知的家族則是難免一陣側目。

他們知道陰氏很強,關鍵真不知道會這麽強,心裏感到震動和心悸。

“辛虧陰武子不將目光盯在國內啊!”很多人這麽想。

一些人則是會想:“陰武什麽時候會把苦成氏整沒了?”

這麽想的人是對陰氏的壯大有一個了解過程,猜測不會留下苦成氏作為隱患,導致苦成氏有任何可能動搖陰氏的穩定。

然後,陰氏動用一個“軍”的兵力,魏氏出動了三個“師”的兵力,晉國上至國君下到眾貴族,有點腦子的人立刻明白秦國那邊發生新變化。

國君就派出祁奚來到呂武這邊。

而當前階段,呂武要集結的兵力已經匯攏,並且收到來自前方的消息。

陰氏和魏氏聯合駐防的“吳陽”已經被不下於兩萬秦軍圍住,軍情傳到呂武手上時,雙方暫時還沒有爆發交戰。

呂武留在秦地的騎兵部隊,一部分進駐“吳陽”城內,更多則是沒有聯系上。

如果按照既定套路,秦國應該派出使者來找呂武,哪怕是做無用功也會瞎雞兒嗶嗶叨上那麽幾句。

什麽讓呂武及時醒悟,趕緊地撤掉“吳陽”的駐軍,不要再侵犯秦國。

又或者,約呂武去到某個地方,要打趕緊開打。

然而,秦庭看來是要將野蠻人當到底,壓根就沒有派出使者。

祁奚過來見到呂武,用著擔憂的表情說道:“上軍將用兵一‘軍’三‘師’,欲與秦死戰?”

講廢話了不是。

秦國要拼命,呂武當然奉陪。

祁奚又說道:“君上遣我而來,非有追回上軍將之意。然,晉與楚相爭再啟,列國紛爭不止,秦已衰弱如斯,焉有再擊必要?”

這是怕陰氏和魏氏跟秦國玩命損失太過慘重,導致陰氏和魏氏衰弱下去,引發晉國內部正治格局發生變動。

國君有那樣的擔憂很正常,沒用命令的形式讓呂武罷止今年的西征,算是很懂做人又有肚量了。

呂武不會做出必勝的保證,也不會表態停止西征。

祁奚知道情勢不可逆轉,眼眸裏出現了嫉妒,臉上帶笑說道:“伊洛之戎突顯異動,君上命元戎集結中軍、下軍,屯兵‘鄭縣’。”

這個“鄭縣”在渭水下遊,非常靠近大河,屬於公族的直屬地。

那邊靠近伊洛之戎沒有錯,順著渭水河岸走大道,急行軍一個月就能抵達魏氏的“櫟陽”。

呂武能咋地?

他只能做出一副感動到不行的模樣,再用慚愧的態度表示國君看顧,陰氏感激涕零,之類吧啦吧啦的話。

感動嗎?多少是有點。

他卻不得不想道:“是誰出的主意?這特麽完全是一石三鳥的布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