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秦國要拼命

如果陰氏和魏氏那麽容易翻臉,感情著實也是太塑料了一些。

至於陰氏和魏氏會不會因為莒國和邾國結盟攻打魯國而出現嫌隙?這個就是誰都無法說清楚的事情了。

真的很難說清楚的啊!

哪怕是有意見,陰氏或魏氏能夠明白說嗎?

另外,嘴上說沒關系,心裏真的沒有一絲一毫芥蒂咯?

所以啊,再好的溝通也抵不過“人心叵測”這個詞的一次出現。

關於這件事情,陰氏和魏氏又不能完全沒有表態。

魏氏的表態是,明年將出動兩個“師”隨同呂武西征。

而魏氏本來只想出動一個“旅”意思意思的,出了事只能接受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的出征。

在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誰都沒想到山東那邊的亂局攪和了魏氏的盤算,間接大大地幫了陰氏一把。

呂武則是給國君去信,推舉魏相擔任“田部史”。

國君很給面子,哪怕呂武沒有親自過去,還是接受了呂武的推舉,任命魏相就任“田部史”一職。

事情的發展其實挺簡單,也就是宣告陰氏和魏氏不存在任何的不合,關系親密到都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期間,國君還露臉客串了一把,整得一些人必須悠著點,甚至幫忙壓下各種流言,免得陰氏、魏氏真的跟國君玩到一塊去。

而實際上,呂武和魏氏還有更好更有用的做法,僅是交換一下家臣的使用,能夠立刻讓所有的流言蜚語消散,證明陰氏和魏氏不但聯盟牢不可破,甚至很是水乳1交融。

關鍵問題在於呂武和魏琦都萬般清楚,交換家臣需要謹慎再謹慎,一旦真的幹了交換家臣的事情,兩家至少二十年內是誰都別想離開誰了。

其實,陰氏和魏氏的合作也不是無法維持二十年,他們不那麽幹肯定是存在相關的顧慮。

首先,卿位家族進行聯盟是一種常態,問題在於要掌握一個合適的度。

兩個卿位家族真的密不可分,其余的卿位家族不想聯合起來搞事都不行。

所以,晉國卿位家族之間的聯盟,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上一刻好到能穿同一條褲子,準備好下一秒隨時能夠翻臉。

舊的一年很快在大雪紛飛中過去,新的一年準時的到來。

數個月的時間之中,晉國要算是大事,僅是陰氏和魏氏唱了出戲給眾人看,其余都是一些知道了也沒什麽價值的雞毛蒜皮小事。

莒國和邾國聯盟對魯國宣戰,嚎了一嗓子之後,什麽實際的行動都沒有。

等待春暖花開又過去一個月,來自莒國和邾國的使節團抵達“陰”城。

他們總算沒忘記負責本國邦交的是晉國“常務卿大夫”呂武,懂得在開打之前來請示一下。

已經宣戰,卻又來請示?程序上不對,可以用態度(賄賂)來解決的。

而呂武實際上正在準備西征,一些來自秦國的新消息很值得重視,搞得他壓根不想在莒國和邾國聯盟打魯國的事情上多費精力。

當然,不見在禮節和制度上都不行。

呂武在即將出征的軍隊營盤中,接見來自莒國和邾國的使節團。

莒國和邾國的各色人等先去了“陰”城,才知道呂武根本不在“陰”城,他們被領著過了大河,來到不知名的地方。

這裏被呂武取名為“甘泉”,軍營的旁邊就是正在建設當中的城池。

看到連成一片的營盤,莒國和邾國的人親眼證實了一則傳言,也就是呂武徹底跟秦國卯上了。

他們很樂意陰氏將精力放在征討秦國上面,認為這樣的陰氏才沒有多余的精力去管晉國東面各個諸侯國的事務。

一旦晉國負責邦交的“卿”沒功夫關注?幾個諸侯國的壓力會變小非常多。

想象一下,時時刻刻被老虎盯著是個什麽感受?肯定沒人樂意的呀!

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們猜對了。

呂武在聽取兩國使節的外交詞匯以及一些交代、請求後,說道:“事端發於魯,莒、邾牽扯其中,我早知矣。莒、邾知禮,來告於我。我諸事纏身,難有明言相告,望你等好自為之。”

莒國和邾國的使者立刻大喜。

不反對?那就是贊成嘛!

他們倒是沒覺得本國送上的大禮起到關鍵作用,很懂事地一再道謝,不做半點糾纏地利索離開。

歸國的半路之上,邾國使者問莒國使者,道:“為何不問陰子魏氏將如何應對?”

莒國使者很有逼數地說道:“陰子不阻你我已是僥幸,上國之‘卿’心思豈是你我可窺探?”

他們以為呂武沒有閑功夫管東邊的事情,感到無比的慶幸,哪裏知道陰氏和魏氏聯合起來挖了一個大坑,隨時能將莒國、邾國和魯國一塊埋進去,差別是到時候有沒有那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