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日落西山,一言也多(第2/2頁)

這個“戰國末期”應該是在秦昭襄王那一代?

呂武並不是那麽熟知歷史,也就不知道自己把秦國逼得太狠,導致秦國對烏氏的攻略提前了兩三百年。

跟絕大多數晉人一樣,魏琦壓根不知道烏氏是個什麽玩意,露出了茫然的表情。

倒不是魏琦完全沒聽過烏氏,他記得趙武提到過一次烏氏,只是沒講明白烏氏到底是個什麽構成。

他問道:“你欲盟烏氏以拒秦?”

這是個委婉的說法,直接說呂武想摟草打兔子將烏氏收拾掉多好。

呂武笑著說道:“烏氏太遠,需先驅逐義渠。”

沒正式接觸過義渠人之前,呂武原以為義渠就是個遊牧部落聯合體,真沒想到義渠實際上處在半遊牧半農耕的狀態。

這樣好啊!

攻打起來收獲更多,俘獲的一些義渠人都不用再從零開始教種田啦。

他倆在這邊低聲交流,旁邊不是完全沒人。

坐得比較近的趙武就很努力地在傾聽,只是由於聲音太小,好多詞句聽著模糊,依靠連蒙帶猜和腦補,琢磨出一個大概。

要不是太過於冒昧,趙武真的很想湊過去,再商討一下趙氏跟隨陰氏、魏氏一塊西征的可行性。

這個並不是趙武看到有利可圖就想上,單純是晉國的局勢沒正常過,韓氏給失去了卿位,導致趙武想試一試能不能來個左右逢源。

鑒於趙武跟陰氏、範氏、智氏都是姻親,等於也跟荀氏、中行氏有點連帶關系,完全能夠實際地操作一下。

上次的安排是趙氏跟範氏、智氏一塊負責南邊,有的是機會跟範氏和智氏處好關系,主要封地換到南方再想跟陰氏和魏氏接觸的難度得到了增加。

另外一邊,中行偃跟士匄湊近了在嘀嘀咕咕,無法從臉色看出在討論一些什麽。

他們的交談在智罃帶著智盈和智起過來,不得不暫時停下來。

“智氏遭此不幸,老夫白發人送黑發人,宗子年幼難行。”智罃講了開場白。

現在,智氏已經排除了智朔他殺的可能性,等於接受智朔是自己犯病致死的結論。

不拿智朔的死來做文章,肯定不單單因為中行偃跟智氏的關系擺在那裏,更大的可能性是老智家完全折騰不起了。

智罃繼續說道:“國事艱難,內動蕩頻頻,外虎視眈眈,老夫多言,諸位且聽之。”

長篇大論講得非常復雜。

首先表達的意思是,晉國內部真的不能再亂,要不很可能要一塊去東北玩泥巴啦!

晉國的東北是哪?太行山呀!

一旦被逼到去太行山,等於晉國面臨亡國局面,誰都落不到什麽好。

楚國是一個無法避免被談起的對象。

近些年來楚國一直保持攻勢,要不是晉國在“鄢陵之戰”獲得勝利,說不定楚人已經不止一次飲馬大河了。

晉國想要跟楚國抗衡,需要有一個能夠精誠合作的內部環境。

智罃一邊說一邊觀察幾個“卿”,希望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將每一個人的反饋記在腦子裏,事後再慢慢地進行品讀。

在場的“卿”只是安靜聽智罃講話。

他們心裏的想法有可能一致,想的是智罃早幹麽去了,擔任元戎時光顧著扒拉東西給老智家,卸任了再來講那些屁話。

團結絕對不是光靠嘴巴來說,看得是各個家族願不願意遇到利益相爭保持克制,別搞那種動不動就召集軍隊開戰的事。

對於晉國的卿位家族而言,遇事就召集軍隊備戰卻是已經形成一種本能。

而這是趙氏、欒氏和郤氏滅亡給他們帶來的經驗教訓,深怕召集軍隊的動作慢了來不及,遭到一個滅頂之災的下場。

卿位家族這樣的舉動又帶動其余中小貴族容易情緒緊張,有點什麽風吹草動其它沒想,第一個反應也是召集軍隊準備自保或搞事。

智罃說得無比真誠,眾“卿”卻是越聽越不耐煩。

不要怪這些“卿”有這種心理反應,主要是智罃的屁股本身就不幹凈。

想說教啥的?前提是自身要幹凈,再來就是有足夠的威望。

而智罃不但渾身不幹凈,老智家目前的狀況也足夠堪憂,也是眾“卿”足夠給面子才能安靜坐著聽了,要不誰站起來提起智罃的黑歷史,一定會讓智罃吐血三升。

智罃當然發現有“卿”很不耐煩,導致自己的心情變得很是抑郁,看中行偃時的目光就不免帶著嫌棄了。

在他看來,但凡中行偃能壓得住其余的“卿”,會有“卿”敢表現出不耐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