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日落西山,一言也多

嘛呢!

這種場合,搞出這麽個場面。

不過,好像也有點理由?

智盈的姐姐會嫁給呂陽,算起來呂武也就是智盈的長輩,喊聲“叔父”是很合情合理的。

關鍵問題在於中行偃在場,智盈的很多荀氏長輩也都在,要行禮也該是智盈先向那些荀氏長輩行禮才對的。

智盈又被智罃帶著分別向士匄、魏琦和趙武行禮。

輪到趙武時,智盈一樣以長輩稱呼之。

老智家跟老趙家是正式的聯姻,不像跟陰氏只是訂婚,智盈對趙武執晚輩禮顯得更加理所當然。

一系列的禮行下來,可算不把呂武完全架起來了。

那麽就能視為智罃是用這樣的態度,拜托幾個卿位家族以後有機會多照顧一下智盈。

有一說一,照顧什麽的不會完全沒有,一旦出現競爭則不會有半點的客氣,到時候真的誰都別怪誰。

智朔是英年早逝,導致葬禮方面沒有舉辦“全禮”,只是走了一部分的流程。

這種習俗到現代都依然在流行,只有壽命正常的耗盡才會走全套禮節,歲數越大葬禮則會越熱鬧,不到歲數卻逝世則一些禮節不應當舉行。

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事情發生在智罃身上,使得本來就有暮氣的老人變得更加暮氣沉沉。

葬禮結束之後,智罃又是帶著智盈對來賓進行答謝。

小家夥不像剛開始那麽像模像樣,變得會哭也會鬧。這樣對於一個只有兩歲的幼童來說才是正常,全程保持有禮有節絕對要被視為妖孽。

一些該離開的人在葬禮結束後要識趣地離開,有些人想走卻是走不了。

倒不是什麽受到劫持,純粹是得到明示再走就是不給老智家面子。

“繳獲何時贈予君上?”魏琦問道。

呂武是歸師到半途得知智朔逝世的消息,大部隊被丟在後方,自己則是帶上必要的護衛力量加緊回國。

他這麽幹其實也是在展現態度,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視與智朔的交情不一般。

而事實上,他跟智朔的交情也的確不錯,歷來沒什麽矛盾,還有過不少次良好的配合。

陰氏和魏氏的這一次聯合西征進行了將近五個月,其中有三個月是花在行軍路途上面,只有兩個月的時間在秦國境內橫沖直撞,一邊探索遊牧狀態的秦人部落以及尋找義渠人。

總的來說,他們這一次西征非常順利,只是因為秦人被迫幹了“堅壁清野”導致收獲不算多。

堅壁清野需要打個引號的原因在於,秦人並不是主動破壞一些生活設施,乃至於是在所有水源投毒,他們純粹是無力修復之前被破壞的各種東西,人本來就是集中向有城墻的“邑”或“城”。

而一些“邦”早在呂武的兩次入侵下被劫掠,人口大量被擄搞得連農田的耕作量都十分稀少。

所以,不要看呂武這一次的西征繳獲不多,對秦國的打擊則超乎想象的大!

魏琦已經知道西征的大體經過,以一個春秋人該有的思維,認為對秦國的打擊已經能夠暫停。

“歸‘新田’再予罷。”呂武先回答,再提問道:“明歲西征,魏氏同行否?”

魏琦立刻一臉的驚訝,說道:“已難有收獲,不待秦人復蘇?”

說來說去,春秋進行戰爭很少會奔著占領土地而去,他們想要的是立刻能拿到手的收益,比如各種資源以及人口,還有戰敗國的賠償。

這個並不是春秋人看不到占領土地的重要性,比較關鍵的是目前需要建立據點才能守住某塊區域,不是畫條線再吼一嗓子就算自己家的,導致占領土地的投入成本會很大。

受於人口的制約和生產力的限制,任何國家都辦不到占領一塊區域就大肆建城,出動軍隊攻打敵國再實施占領的成本,也比去占下一塊無主之地進行開發的麻煩更多。

畢竟,土地是從敵人那裏搶奪,要防止敵人來重新搶回去,哪怕是時不時來報復也是一件沒人願意承受的事情。

所以,以其費勁又費力地一再跟誰較勁,明顯尋找合適的無主之地更香一些。

而呂武的思維跟春秋中葉的人不一樣!

他看到的是秦國明顯撐不住了,一下子打死辦不到,攆著秦人向西遷徙則很有可能,怎麽可能放棄繼續打擊,必然是要趁他病要他命啊!

魏琦聽到呂武明年還是要出兵西征,想了想說道:“如此,魏氏出一‘師’罷?”

如果不是礙於情面和維持良好的合作關系,魏琦覺得明年的西征也許會虧本,一個“卒”都舍不得再派去西征。

呂武說道:“我留一‘師(騎兵)’於秦地尋放牧人。今次亦得知秦庭有意征討烏氏,絕不可任之使之。”

沒有被改變的歷史,烏氏一直到戰國末期才被秦國所攻滅和吞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