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一章 TRJ-700支線客機

這個額度已經超過了向巴基斯坦出口專用航空航天設備和技術的超級大單,創造了騰飛集團在出口方面的新的歷史。

如果僅於此也不算什麽,關鍵是林光華在拿下如此大的訂單同時,並沒讓騰飛集團付出什麽代價。

2億美元是120台WD-56ML渦扇發動機以及配套的專用零部件的費用。

4億美元是6架雷電-120長航時無人機以及2套專用控制設備的采購費。

1.4億美元是80台WD-48J大功率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價格。

6500萬美元則是騰飛集團承接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生產的斯貝MK807渦扇發動機全權數字電子控制系統研制和開發的技術服務費。

12億美元則是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引進雷電-120長航時無人機總裝生產線的總費用。

再加上最先達成的10億美元NB-233型3D打印設備以及技術升級的費用。

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光是圍繞雷電-120長航時無人機和高技術專用設備,就為騰飛集團帶來超過20億美元的收入。

至於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心心念念想要得到的雷電-120長航時無人機的核心技術,航空發動機全權數字電子控制系統的技術轉讓。

莊建業瞟了兩眼傳真上的各項數據便知道,林光華是一樣都沒給。

不然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何必還要另外采購80台WD-48J大功率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以及支付6500萬美元斯貝MK807渦扇發動機全權數字電子控制系統研制和開發的技術服務費?

很明顯,林光華是按照他的要求,把不重要的東西甩給了巴西人,將真正的核心牢牢握在手裏。

畢竟長航時無人機關鍵還是在航空發動機上,如果航空發動機的節油技術不過關,控制技術差火候,制造技術跟不上,又怎麽可能將燃油的效率發揮到最大,又如何將每一滴油的潛力壓榨到爆炸?

所以,雷電-120長航時無人機的平台可以給,無非是TY-6大型無人機平台而已,但最核心的WD-48J大功率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就不能這麽隨意了。

航空發動機的全權數字電子控制系統同樣如此,伺服電機,電子控制盒這些硬件兒巴西人想要拿去,但核心的控制軟件,管理算法以及數據處理就不用外人操心了,還是騰飛集團勉為其難的自己來吧。

就如同3D打印設備一樣,NB-233巴西人只要有錢,想要多少,騰飛集團敞開了供應;但更先進的NB-255就不行了,因為騰飛集團還指望著這個先進設備保持自己的優勢呢,至於什麽時候能夠開放出售,估計得等到第三代產品NB-277問世,或許才有希望。

在商言商,騰飛集團的主業畢竟是航空航天制造,而不是專用設備的制造商,作為一個很容易形成高度壟斷的行業中,哪怕是合作夥伴日後都有可能成為可怕的競爭對手,這便是航空航天制造商間的殘酷性。

本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終止,莊建業自然要保持自己的優勢,即便比不上洛馬、波音、空客這樣的巨頭,但也要在龐巴迪、印尼國家航空,巴西航空航天這樣的小強中取得自己的技術優勢。

沒辦法,黑暗森林法則便是如此,不想以後不明不白的死,就得把優勢擴大在擴大。

當然,擴大優勢必須有物資的支撐,就必須賺錢,20億美元的長航時無人機和專用設備是一部分,與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的既定合作當然是這次騰飛集團收入的大頭。

整整38億美元。

其中28億美元是明、後兩年,騰飛集團負責生產的ERJ-140系列支線客機機翼、中央翼盒、四個主結構機艙分段等重要飛機部件的生產費用。

剩下的10億美元則是騰飛集團與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最新的合作項目,一款70-90座的中型支線客機項目。

騰飛集團的內部代號為TRJ-700支線客機項目。

對外的正式名稱為ERJ-170系列支線客機。

該項目由雙方共同承擔研發費用,總投資為52億美元,按照50%的分配比例,巴西航空航天與騰飛集團各自出資26億美元。

至於研發則與ERJ-140系列支線客機相同,由騰飛集團主導前期機型設計、總體結構論證、驗證機制造。

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負責機型各部分的質量控制、結構優化、靜力測試以及驗證試飛等工作。

基於ERJ-140系列支線客機的成功經驗,騰飛集團與巴西航空航天對TRJ-700支線客機項目可謂傾注了更高的期許。

其他不論,單就復合材料的使用量就能看出兩家企業的野心不是一般的大,因為按照初步規劃,TRJ-700支線客機項目將由之前的TRJ-500支線客機項目8%復合材料占比,提高到18%。

整整10個百分點的提升,對於一款民用飛機來說不可為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