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找佛祖借錢?

雖然最後的結果是以蕭齊加入大宋的戶籍並且迎娶劉二花為結局,然而表面上看起來的圓滿的結局裏,卻隱藏著深深的裂縫。

就像蕭齊說的那樣兒,縱然他加入了大宋戶籍,可是王時雍還會信任他嗎?就連耶律後和蕭諾言這些往日的兄弟,都不再信任他,甚至有了些許的疏遠。

學多了華夷之辯,學多了忠君愛國,對於蕭諾言和耶律後來說,蕭齊,已經算是個外人……

蕭齊也不知道該怎麽樣兒才能證明自己,更不知道該去怪誰。

怪二花沒腦子?二花一片癡心,哪怕是舍棄了大宋戶籍都要嫁給自己,自己能怪他?

怪自己當時的猶豫?是,自己是渴望著大宋戶籍沒錯,可是當時自己猶豫著加入大宋戶籍是不是對耶律大石的背叛,這也沒錯吧?

蕭齊徹底迷茫了。

直到他跟那些西遼來的騎兵一樣,在軍中聽過了那些先生們講課之後,蕭齊心裏的疑惑才得到了解答。

就像先生說的那樣兒,孝有大孝小孝,忠有大忠小忠,義有大義小義。

自己原本是遼國人,忠於天祚皇帝耶律延禧是對的,哪怕因此跟大宋敵對也是對的。

但是現在呢?

天祚皇帝耶律延禧東狩黃龍府,遼國不亡而亡,自己跟著耶律大石跑去了西域,這也是忠。然而這只是小忠,小義。

像蕭諾言一樣死守了析津府,因為百姓而投降,最後又迷途知返反正歸宋,這就是大忠,是大義。因為宋國的當今官家要稱呼天祚皇帝耶律延禧一聲伯父——

在天祚皇帝東狩黃龍府,沒有明確指定遼國皇位繼承人的情況下,當今官家這個天祚皇帝的侄兒,自然就有義務、有責任,承擔起對於遼國百姓的照顧。

至於遼國百姓願意選擇宋籍還是願意保留原有的遼籍,那不都是百姓自己願意的事兒麽?就算天祚皇帝從黃龍府東狩歸來,想必也不會反對。

所以,耶律大石西進西域的行為,是在替遼國和大宋開疆擴土,只要他不稱帝,他就是還是大宋官家的王兄,是遼國的臣子——而只要他還承認他是遼國的臣子,那所謂的西遼,自然也就是遼國的土地。

所以,西遼就等於是大宋的土地。

所以,西遼的契丹百姓申請大宋的戶籍和保留遼國的戶籍,又有什麽不同?

都是一家人,又何必分得這麽清楚嘛。

當然,一定要說有什麽不同,那確實還是有一些不同的。

在軍中授課的先生依舊拿著蕭齊的婚事來舉例——

盡管遼國因為天祚皇帝東狩的原因而暫時由大宋官家代管,但是遼國畢竟還沒有徹底滅亡,天祚皇帝還在,而且還有耶律大石在西域可疆擴土,再加上大宋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存在,所以像蕭齊和劉二花的婚事,就只能是雙方中有一個選擇放棄原有國籍才能解決。

然後蕭齊就悟了——

果然,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

大宋官家從來沒拿自己當外人,一切都是自己想多了!就算自己申請了大宋國籍,也一樣不存在什麽背叛耶律大石的說法,因為自己當初之所以跟著耶律大石西進,就是為了保住遼國不被金虜滅亡!

現在,遼國沒有滅亡,只是由大宋官家代管,而且大宋官家還承認遼國天祚皇帝為伯父,所以,自己向大宋官家效忠也是應該的!

不得不承認,儒家或者說儒教這個玩意盡管有些時候坑的要死,但是把他們用對了地方,卻又能發揮出難以想象的實力。

反正趙桓怎麽看怎麽覺得狗屁不通的理論,被儒家的這些先生們完美的灌輸給了西遼騎兵,蕭齊更是在腦袋一片漿糊的情況下成功把自己給繞暈了。

然後趙桓忽然就覺得儒教是個好東西。

而且不光是儒教,大宋現在有的佛教,同樣也是個好東西。

然後趙桓就把禮部尚書方子安和戶部尚書莊成益給喊到了宮裏。

只不過,莊成益在一聽到趙桓提起佛教的時候就有點兒炸毛——咋的,你爹當了個道君皇帝,你還想當個佛祖皇帝唄?

那些禿驢天天有事兒念經沒事兒也特麽念經,既不耕種也不作工,天天就特麽喊著出家人四大皆空,可是這些講究空的禿驢不僅有酒喝有肉吃,收信徒的香火錢還收的挺順手,到底空到哪兒去了?

民間不是還有句老話麽,叫做和尚都是好本事……

偏偏這些賊禿連一文錢的賦稅都特麽舍不得交,搞得國庫現在空得天天跑老鼠,你還說佛教甚善,可堪大用?

然後還沒等趙桓說自己打算怎麽折騰佛教跟儒教呢,先自炸了毛的莊成益就不陰不陽的懟了趙桓一通,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官家你想四大皆空唄?反正大宋已經有了個道君皇帝,倒也不差個佛祖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