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出來混要講信用(第2/2頁)

然後趙桓就一臉懵逼的瞧著濃眉大眼的李若冰朝自己背後捅了一刀:“臣,反對。”

絲毫沒覺得自己已經背刺了官家一刀,李若冰反而鄭重的躬身拜道:“官家在城頭上割發代首以明誓,要將這些金賊築了京觀,原本也是應有之意。

不過,此地離太原極近,不若等太原解圍之後,使這兩萬賊子去修築直道或是修築河堤,也算是?是?是?”

是了半天,李若冰也沒能想出個比較恰當而且比較好聽的詞匯來代替廢物利用這四個字。

這倒是不能怪李若冰這個太學博士、吏部尚書沒文化,畢竟也是在太學讀過書的,又是進士及第出身的太學博士,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跟沒文化這三個字兒扯上關系。

但是像這種直接把兩萬多人拉去當苦力的破事兒,屬於特麽好說不好聽的那種,李若冰一時也有些詞窮。

“是什麽是?”

趙桓斜了詞窮的李若冰一眼,直接說道:“朕既承天受命,自當言出法隨,既然說要替百姓報仇雪恨,那就得替百姓報仇雪恨,什麽直道不直道的,以後再去抓也就是了。

朕希望諸卿都能記住,城外百姓死傷兩萬有余,金賊就得拿二十萬人來償命。這次俘獲了金賊一萬,盡數都築了京觀之後還差一十九萬,什麽時候夠數了什麽時候再說其他的。”

坤哥教育我們說,出來混要講信用,說殺人全家就不能放過一條狗——趙桓身為大宋皇帝,說要他二十萬金兵就得殺二十萬金兵,只能多,不能少!

李若冰幹脆直接站回了朝班裏面。

這特麽還說什麽呀,再勸下去,自己就成了陷君王於不義的小人了,還有什麽好說的?

再說了,官家喜歡築京觀就讓他築去,犯不著在這個時候讓官家不痛快。

最主要的是,官家只要能一場接一場的打勝仗,民心就會牢牢把持在官家手裏,自己這個吏部尚書也就能坐的更穩,不用擔心上皇跑回來復政。

李若冰一熄火,以李綱為首的偽·主戰派們也都熄火了——本身就恨不得把所有的金兵都築了京觀,既然官家不願意把他們當苦力,那就拿他們當建築材料吧。

至於議和派,這些天原本就過得提心吊膽的,現在就更犯不上跳出來跟趙桓犯擰了。

騎墻派……

大宋的朝堂上最多的就是騎墻派,對於這些人來說,只要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還姓趙,而且還能處理朝政,別耽誤大家唱歌跳舞小燒烤,剩下的那都無所謂。

官家願意築京觀就讓他築去。

……

京觀這個玩意是有講究的。

你不能直接把那些屍體亂七八糟的扔到一塊兒再堆成個土丘就說這玩意兒是京觀。

京觀:京,謂高丘也;觀,闕型也,謂門有兩觀者稱闕。

也就是說,想要築一座合格的京觀出來,首先是高度,一米兩米的高度能算高?其次是就是京觀這玩意兒是闕型的,是有一定標準的,既要建在大路上供人觀賞,還不能隨便亂建,得按照禮制來操作。

幸好,大宋別的都缺,就是不缺讀書人,隨便在朝堂上劃拉劃拉就能找出來一堆懂這玩意兒的,讓他們折騰也就是了。

趙桓現在更關心那些被解救回來的百姓。

盡管大宋的官兵並不怎麽給力,在救回來七八千百姓的同時還自損了好幾百,如果單純的從戰爭角度來算幾乎就是個賠本買賣,但是這種事情又不能單純的用數字來計算。

就像後世總會有迷彩綠敢扛著沙袋用身體去堵洪水一樣。

種花家的兔子們對此習以為常,甚至會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所以在趙桓看來,哪怕是用折進去一千個禁軍的代價救回一個百姓都不算虧!

當然,最重要的是,被救回來的這七八千人,幾乎個個都有親人死在金兵的手裏,後面只要稍加引導,這七八千人裏面的青壯,就是最好用,也是最忠誠的兵源。

一如當初大漢孝武皇帝的羽林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