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第2/2頁)

他有一整套激怒蠻人的方法,這都需要得到子衍的認可,只要他們能夠達成共識,苦渡城必能固若金湯。

於是葉行遠夜訪子衍府,子衍不顧白天的疲憊,掌燈接待了他。葉行遠開門見山道:“這三日來蠻人攻城不歇,大人可頗疲憊否?”

子衍苦笑道:“我若疲憊,便是生民喪亂,只要想到這一點,我就不敢疲憊了。”

聖人這位弟子實在是高風亮節,葉行遠曾經接觸過高華君,知道他是為了“孝”能做出任何事的順從孝子。而子衍為了“忠”,也是無所不能。

而且他“忠”的理念已經經過血與火的磨練,更為熠熠生輝,並非愚忠,並非對一家一姓的忠心,而是對於百姓的大忠。能說出不敢疲憊四個字來,此人胸懷當真是光風霽月。

葉行遠便追問道:“若是如此,蠻人再連攻一月,大人神通,可支撐否?”

子衍略一思索,堅定點頭道:“但教子衍不死,神通不熄。”

葉行遠拍掌贊道:“大人之心,天日可表。這幾日我查看城內城外情形,只覺與當日西鳳關之時不同。西鳳關咱們糧秣充足,雖無援兵,只需守住正面的城墻,便可安心。

但此次苦渡城四面被圍,外間不得消息流通,百姓亦甚為惶恐,若蠻人打起持久戰,開始圍城。就算糧盡之前,民心都難免有動蕩。若是糧盡之後,只怕若無非常手段,這座城池便要拱手讓人了。”

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怎麽可能打仗,子衍的手段真是千古未有,但這種慘狀,葉行遠卻並不希望發生。

正如他所說,就算是糧盡之前,民心也有很大的波動。歷史上至少記載了兩次比較大規模的搶糧活動,但靠著子衍的威望與令狐喜的殘酷鎮壓,並未引起太大的波瀾。

即使如此,也不值得,葉行遠認為人族的性命,在對抗外族時候犧牲才是正道。若是在內訌中損耗,真是完全浪費。

子衍哪裏想不到這一點,鄭重道:“公子之議,我豈能不知?只是蠻人狡詐,待發現城內存糧不足,定然會轉入圍城,主動權並不在我們手上。

百姓無糧,我們只有多加調解,勸他們以大局為重,暫且忍耐。”

他實在是拿不出什麽辦法,也不可能如一些兇蠻的守將一樣,幹脆將城內無用之人完全驅趕誅殺,減少糧食損耗。

葉行遠笑道:“此法太過消極,蠻人若是圍城,我們最無應對手段。既然如此,不若效仿蠻王察汗故智,向蠻帥持太發起挑戰,激他持續攻城,更快消耗蠻人的軍隊。

若他們比我們先消耗不起,苦渡城之圍便可自解。”

子衍思忖道:“此法會不會有些冒險?苦渡城軍民畢竟未經苦戰,會不會先行崩潰?若是如此,我之性命倒是無妨,然則城中百姓危矣。”

他無論何事都是從城中百姓出發,故而會過於仁善,葉行遠正色道:“不然!子衍君可知,若是將選擇權交給蠻人,蠻人必然選其最優之路。

他們攻城是一場豪賭,圍城則是鈍刀子殺人,盡管耗時良久,卻可操必勝。既然如此,我們怎能任他們施為?”

葉行遠隱隱有些覺得,子衍之所以為苦渡城之事懊惱,甚至三千年後仍然在死後世界循環不停。很有可能就是他內心的“仁”阻礙了他。

所謂慈不掌兵,雖然子衍能力超凡,即使有些優柔寡斷,但亦能打出漂亮的戰役,因此被許為名將。但是在苦渡城這一場戰事之中,他還是犯了錯誤的。

雖然在最後,他殺死愛馬愛妾,再以此後一生與三千年來贖罪,但內心深處卻永遠不能平和。

他期待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然而一次次的循環,始終只會更加痛苦。

葉行遠犯的錯誤,便是一直認為賢人子衍君不會錯,抱著這麽一個想法,只想修修補補,又怎能改變苦渡城的結局?

不破不立,只有全新的戰略,才有可能帶來徹底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