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蠻人的第一波攻城,持續了整整三日,日夜不停。他們損失了數千勇士的性命,苦渡城則產生了巨大的消耗。

由於蠻軍失去了攻城器械,在子衍的神通保護之下,傷亡倒是很少。但攻城物資迅速消耗,而城墻的狀態也在不斷的惡化當中。

如果再持續下去,城墻出現問題難免,而守城軍士的意志估計也承受不了。好在蠻族也並非神仙,輪番進攻無果之後,他們士氣大挫,也開始休整。

“蠻軍當初認為苦渡城只不過是一個起點,他想要的是速戰速決,當初持太曾經放下狂言,要在五日之內攻下苦渡城。”葉行遠與李夫人一起剖析著變化後的攻城情勢。

由於器械被黑翼軍焚毀,這一次持太並未有同樣的狂妄,但戰略上並未做太大的變更。即使缺乏攻城手段,仍然選擇了用人命來填的強攻。

在歷史上,持太當然沒有實現五日落城,他在強攻十數日之後,發現苦渡城確實是塊難啃的硬骨頭,因此選擇了圍城,開始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但是這個契機其實很奇怪,苦渡城中人知道城中糧食不足,可蠻人不知道。畢竟苦渡城在當世乃是中原大城,也是北方的大糧倉,正常情況下存糧夠用半年,就算以之賑濟全城百姓,也足以支撐到三個月。

再過三個月便要入冬,蠻人自身糧食未足,可未見得誰耗死誰。

因此史學家大多認為,蠻軍轉為圍城消耗,是因為從城內得知了消息,知道苦渡城撐不到兩月,這才改弦更張,改變了戰略。

如今的情況又有些不同,一開始蠻人就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從戰術上來說,缺乏攻城器械的話,選擇圍城要比強攻劃算得多。

但現在葉行遠為子衍查漏補缺,封鎖全城,便是城中有蠻人的奸細,也很難將消息傳遞出去。

這種改變之後,卻不知道蠻人會做怎樣的戰略選擇?

李夫人沉吟道:“有子衍在,強攻付出的代價無法估計。就算是城墻陷落,有無攻人之惡神通在,還可以收縮防線進內城,蠻人每前進一步,都得付出血的代價。

持太雖然暴戾,但蠻人也是血肉之軀,到底是會懂得害怕的。等到他軍心動搖,再無法令行禁止,終究是要轉入圍城。”

葉行遠長嘆,“若是轉入圍城,城中軍民也能有一段喘息之機。但糧食只會消耗得更快,到後期還是會如原本一般慘烈。

但若是蠻人一直強攻,城中之人所受壓力無法想象,也得傷損不少人。這兩種結果,哪種更佳,我們自己無法做決定,只能把選擇權拱手讓於蠻人。”

葉行遠與李夫人探討過刺激蠻人,讓他們不斷猛攻,加快消耗的策略。這或許是改變苦渡城戰事發展的一種法子,但這對子衍和守城軍民都有極高的要求。

必須得子衍的神通時時維持,稍有破綻,便會造成雪崩一般的慘況。而守城軍民在連續作戰了三日之後,也盡顯疲態,如果強攻持續,他們是否能夠支撐得住,這還是未知數。

葉行遠便是因為看到了現實情況,所以猶豫不決。

李夫人沉思良久,反問道:“葉公子,如果這裏是瓊關城,你又當作何選擇?”

葉行遠啞然,瓊關城守城日日的血腥情形,尚且歷歷在目。並未過去太久,記憶仍然深刻。

在瓊關城的時候,他並未面臨選擇,城中糧食資材甚為豐富,而且援軍不遠。他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拖時間,若是蠻人願意圍而不攻,他是求之不得。

但若遇到與苦渡城同樣的情況,葉行遠會做何選擇?一是慘烈的戰鬥與持續的痛苦,最後的結果卻未知。二則是緩慢的折磨,與最後違背人倫的慘況,雖然最後戰爭取得了勝利,但這種勝利的代價,會不會太大?

葉行遠躊躇再三,這才點頭道:“如果這是瓊關城,我早知糧食不足,還是會希望與蠻族決一死戰。”

普通人往往能拖則拖,希望將痛苦放在最後,但往往煩惱與痛苦如滾雪球一般積累起來,到最後令人根本無法承受,只能逃避。

而強者卻不同,他們知道有些事情不可避免,就勇敢的去面對和解決,當這些麻煩事都解決之後,事後便是一片坦途。

如果說蠻人圍城對他們來說是較為優秀準確的選擇,那麽作為守城的一方,必然是盡可能不讓對方做出對的判斷。

葉行遠豁然開朗,他雖然來到苦渡城,並為此精心準備,但終究還是把自己放在一個歷史的旁觀者角度,並未真正把自己當成主事之人。

所以他才會猶豫,如果是瓊關城,他早就擬定了堅定的戰略,並絕不因為生死和困苦發生動搖。

葉行遠向李夫人拱手道:“多謝夫人提醒,本官如醍醐灌頂,既然如此,我們便須前往子衍君府邸,說服他接受我們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