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第2/2頁)

李夫人胸有成竹道:“若是他人去請教,未必能得青妃青睞。不過大人你有守城之功,更有不世之才,只怕亦有同病相憐惺惺相惜之情,她定會鼎力相助。”

青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與葉行遠是同一類人,她亦有才華和志向。可惜身為女子,在聖人的體系裏面根本不可能得到完全展現,會本能的遭到排擠。

葉行遠想及這一點,不禁微微點頭。

此後數日,正是青妃誕辰,原本戰事剛完,瓊關縣官民並無慶祝之意。不過葉行遠下令發榜說為了祈福明年,放眼將來,照傳統慣例放燈三日,祭祀青妃。

百姓們雖然創痛未解,但也借此放松心情,外來的商人聽聞有此大祭祀,便從各地趕來,倒是讓剛剛經歷過戰爭的城市恢復了幾分生機。

葉行遠親自撰寫祭文,與青妃衣冠冢前焚化,更作一詩,其中“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千載琵琶作蠻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惹人淚下,紛紛贊為青妃蓋棺論定之作。

祭祀結束之後,葉行遠回到官衙,於明月初升之時,在後院再設香案,擺上鮮花瓜果,又上一柱清香。默默以心念通神,試圖召喚芳魂,私下會見。

若是葉行遠品級再高,靈力再強,這心念通神的妙法可以在一念之間召喚陰神,拘束為己用。只要媒介正確,那請出青妃也不是什麽難事。

但現在的他還沒到那種隨心所欲的地步,別說是相對自由的青妃,便是如土地、城隍等都不能隨意使喚,只能恭敬相請,等於是邀請客人。

至於客人願不願意來,那就要看他們的心情了。

李夫人原本認為葉行遠應該有七成把握,今日聽完葉行遠的祭文與祭事件之後,覺得青妃出現的可能性提升到九成。

“如此佳句,天下女子誰能不欲與君一會邪?便是青妃,只怕也未能免俗。”李夫人感慨葉行遠詩魔能力之大。

葉行遠選出此等佳句,一方面是真心敬佩贊揚青妃,另一方面也有引其出面的目的,當初香君墓前一闕“幽蘭露,如啼眼”便引得這位花魁現身致謝。

如今拿出“獨留青冢向黃昏”,那麽那位尊貴的公主也應該會心動。

夜風習習,如今已到十一月,西北之地身為寒冷,葉行遠也不心急,一邊賞月,一邊喝著淡酒,等待著佳人。

不知不覺過了初更,葉行遠聽撲簌風聲,覺得脖子上傳來一股涼意,鼻端傳來一股清香,心中一動,站起身來四面環顧。卻見一到混同著柔和月色的窈窕女子身影,背立在井邊,肩膀上的白色狐裘抖動不止,似有說不盡的幽怨之意。

“可是青妃公主當面?下官葉行遠有禮了。”葉行遠一作揖,朗聲開口。

那女子緩緩轉身,只見她手中捧著一面琵琶,身形婀娜,俏面如霜,一雙妙目如泣如訴,定定的望著葉行遠。淒然道:“亡國之民,怎敢當公主之稱?今日得葉公子之詩,解我千載怨氣,故而特來道謝。”

她正是青妃亡魂,由於民間傳誦與歷代敕封而得陰神之體,遊蕩於生死之間,郁郁不得解脫。說話聲音溫柔,萬萬想不到她是輾轉嫁給兩夫,挑動蠻人部族大戰,援護中原三十年以上的奇女子。

葉行遠甚為恭敬,拱手道:“歷朝歷代,多少金枝玉葉,但留名青史者能有幾人?下官敬佩公主之行,這才由心而發,詩文乃天授,當不得公主一個謝字。”

青妃嘴角微彎,露出一絲苦澀笑容,嘆息道:“我幼年讀聖人之書,只求以一女子之影照耀汗青,故而百死未悔。然則千年歲月之後,又有何處才是我容身之處?如今想來,也是無用之至。”

世人以青史留名為其志向,但真正做到了青史留名之人,內心到底如何想法,又有幾人能知?青妃一介女子,為國為民,輾轉流離,不得天倫之樂,香消玉殞於異國他鄉,不知心中又有幾分快慰?

葉行遠正色道:“不然!仁者愛人,公主活人千萬,乃君子之行,可謂舍生取義,殺身成仁者也,此番精神,照耀千世,怎能說是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