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第3/3頁)

“還是要買店鋪,喲嚯,咱們公司可真是牛大發了啊。”

“滬市跟京市都是好地方,咱們公司的衣服要是賣到滬市,那才叫一個體面呢。”

“按照咱們公司的規模,做大一點也不是沒可能,但是要自己買商鋪,資金量就不夠了,還不如租房子幹呢,租房能花幾個錢,只要產線不停下來,咱們衣服掛上架就能賣!”當然也有這種盲目自信黨。

“有咱們小範把關,以後專賣店能開到一百家,咱們下一個階段的口號,就是百家專賣店遍布全國!”

最體面的當然是滬市京市幾個大城市都有自己的專賣店。

開遍全國!

按照範曉娟這個方法,專賣店不可能開太多,她要買商鋪,自己裝修然後租給自己。

這想法誰能扛得住啊,公司裏面的人都反對,主要是京市這幾家專賣店的現金流周轉太好了,給人錯覺,就是專賣店只要繼續開下去,每一家都會有這樣的規模。

範曉娟清了清嗓子:“滬市的專賣店肯定要開,這一點是咱們在上次的討論中已經確定好了的。”

但是她這一趟去了滬市,還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老朱同志把範曉娟請進辦公室。

“小範呐。”

“朱總,您先別開口,讓我猜猜您要說啥。”範曉娟心裏跟明鏡兒一樣,她做的再好也沒有用,在公司的資歷這樣擺著,國企就是這樣,要論資排輩,她說話還是不夠有份量。

老朱同志開口:“是有這個意思,大家都想看見成果。”

可是開店哪有那麽好開,說掙錢就財源滾滾,正當路邊的人是傻的哦。

九十年代盲目自信,盲目擴張,最後資金鏈斷裂陣亡的企業不在少數,範曉娟就算是再飄,也沒有飄塵那樣,她很自信自己能穩穩的帶著這艘船上的人平穩航行,只要船上的人別亂晃。

範曉娟拿出去年的銷售表格:“朱總,給您看看去年四家專賣店,兩家專櫃的銷售額,您再看看咱們適不適合盲目擴張。”

平均每家店的銷售額有五十多萬,全年下來的現金流有三千多萬。

這裏面,光家具的銷售額就占了三分之一。

家具的利潤目前占據華英最大的份額,也最有挑戰性,熱銷的款式也最容易被模仿,一旦市場上出現了同款,開始打起來價格戰,利潤也會大幅度下滑。

對於一個僅僅只有五百多人的小型企業來說,華英的起死回生創造了奇跡。

朱總搖搖頭:“並不是我不認同你的觀點,小範——”

範曉娟以為他還要繼續剛剛在會議室的論點呢。

朱總啊,咱們不能太飄啊,所有人都只會算乘法,六家店年銷售額三千多萬,那六十家豈不就是三個多億?

賺錢要是這麽容易就好了。

朱總怒了:“你還能讓人說句話不!”

範曉娟尷尬:“您,您說。”

朱總從抽屜上拿出一份報紙:“京市日報,你看過吧,人家說要來咱們廠采訪一下,我這麽大年紀了,也就不出這個風頭了,這事兒就交給你了啊,改革的事情你比我懂,解決就業問題的事兒你也比我懂。”

範曉娟:“……”

您是甩鍋俠嗎,可采訪這事兒我也不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