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第2/3頁)

那女人自然是願意為兒子配的,可惜匹配不上。

鄧貴自己不想給兒子捐腎,說的難聽一點,他也這個年紀了,總要給自己留點什麽,自私的人永遠不會承認自己自私,他覺得自己是家裏的頂梁柱,萬一塌了誰能頂著家裏的天呢。

再說了,兒子身體不好,他還要留著腰子繼續生兒子呢。

剩下的就只有三個女兒了。

鄧貴很和氣的找上幾個女兒,就是想看看哪個女兒以後有可能作為他親兒子的備選腎源。

吳芳知道以後都氣瘋了,去找鄧家理論。

誰知道一向不管幾個孫女的爺爺奶奶一反常態,還跟她說:“孫女是我們家的孫女,你給孩子們改名字我們還沒跟你計較呢,憑什麽不讓鄧貴見她們。”

鄧貴要“見”她們,是要確定哪個以後能給他親兒子做腎源儲備。

哪個母親能受得了這個。

吳芳真是被惡心壞了,偏偏娘家媽媽還跟她講:“本來就是兄弟姐妹,要互幫互助的呀,你這種想法也太自私了吧,他家就一個單腎,以後要生病了那可是連命都沒有的呀,也就幾個丫頭片子而已,就你這麽上心,以後他的孩子長大了,還是要姐姐們幫襯的。”

孩子們從出生到長大,鄧貴就沒花過什麽心思。

當初家裏的錢,不說分一半給她,連個生活費都不留給她跟孩子們,撫養費就更不用說,一分力不出,一個都不要,等用得著孩子們的時候,就跑來找她們幫忙。

他要的又不是錢。

是要孩子們的性命!

吳芳跟她媽說:“你養大哥哥,以後指望他給你養老就好,我以後也不會回來了。”

死丫頭,不回來就不回來,吳芳她媽一點都不稀罕。

但是人不回來可以,吳芳在京市可是賺了不少錢呢,臨走之前她媽還叫她把娘家大侄子帶上,讓他過來管賬,其實就是打定主意,覺得女兒這店總要給侄子的。

“總不能,賺的錢都要給閨女們吧。”吳芳媽媽當時這樣說。

“不給我自己閨女,我好歹要把她們養大吧。”她以後的錢,都給她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她就不配花錢麽?

吳芳的老家這輩兒女孩子就開始少了,女孩兒結婚都能收很高的彩禮,吳母瞧著鄧貴家裏不像是聰明的,女兒這麽大了幹嘛不要,以後嫁出去收一大筆彩禮錢也好啊,她就喜歡女孩兒。

吳芳的弟弟生了兩個兒子,以後娶媳婦兒都是要花錢。

吳母不光打著閨女店裏的主意,她目光長遠,也看到了幾個姑娘的潛力:“大妞,你今年讀完高中就畢業了吧。”

吳珊珊不明就裏,姥姥這樣問就點了點頭說是。

“你讀個高中在我們這裏都是高學歷了,今年過年姥姥給你安排幾個男孩子先相看相看,合適的話就定下來,等你畢業了就可以回來結婚了哦,你都十九歲了啊。”吳母笑眯眯的看著眼前的外孫女。

“她才十九歲,結什麽婚,我大妞還要讀大學!”

“讀大學,讀什麽大學,你們兄妹幾個誰讀了大學了,一個個的不都活的好好的,我就沒聽說過女孩子誰要讀大學。”吳母一肚子的歪道理:“現在不找好,等年紀大了就不好找了,女孩子過了二十歲,都沒男人願意相看,這幾天你就別出門,我們把親事定下來……”

“媽,大妞可是要被學校保送上大學的,他們老師都說她肯定能考上重本。”

“考那什麽重本能比別人多吃一口飯還是什麽,再讀三四年書,那年紀都到二十三四歲了,這麽大年紀以後誰還敢要,你看看圓圓家,她家孩子小學畢業就出去打工了,現在不嫁得也挺好,人跟珊珊同年的,都當媽媽了,再讀書,要讀成傻子了。”

吳母口中的圓圓還是扁扁來著,十六歲就跟男孩子同居生孩子了。

證也沒領,農村結婚就是擺幾桌酒席。

吳芳這幾年沒回來,這一回來就被洗刷三觀,母親覺得她是在大城市多待了幾年,人都金貴了,絮絮叨叨的想把吳芳的“自私”給掰過來。

真是受不了,當時就想趕緊走掉。

然後吳母找的那些都是大車司機,擺小攤賣米粉的,在老人家看來這就是手藝人,有門手藝以後就不差錢吃飯。

吳珊珊家裏窮,可好歹也是在京市這種地方長大的,就沒見過高中還沒讀畢業就結婚的,她倒是沒她媽那麽崩潰,純粹覺得好笑而已。

這種大笑話,她要講給同學聽,都能讓她笑半年了好嗎。

吳珊珊成績好,其實早就獲得了學校的保送生資格,只是保送學校沒有她喜歡的專業,她才想要參加高考的,像她這樣的成績,在京市是肯定能上到一本線的。

姥姥居然要給她配個大車司機。

她回頭就拉著她媽說:“媽您別生氣,我就是覺得挺漲見識的,看見我姥姥這樣,我就越發覺得讀書重要,等我以後讀書讀出去了,我賺大錢孝敬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