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定勝糕(第3/3頁)

好好的一個餐廳,咋就傳出這麽個名號?

聽說城郊那家廟宇的意見挺大:

你一個餐館,老老實實做飯不就完了嗎?幹什麽搶我們生意!

廖初就很無奈,捏著眉心道:“已經在想辦法了。”

他還真想出個辦法來:

做定勝糕、如意糕。

其實家長們的心情很好理解,學習上幫不了孩子,只好從別的地方下功夫。

都說“盡人事聽天命”,人事已盡,剩下的,可不就是求天命了?

在定勝糕的原產地,每到大考,也是供不應求。

得了,幹脆自己也做吧。

興許大家忙著買糕,就顧不上折騰別的了。

定勝糕的做法挺簡單,原本只是米粉拌糖壓實了,後面花樣翻新,就多了各種餡兒。

如今最受歡迎,受眾最廣的有兩種:實心原味和豆沙餡兒的。

原材料也很常見,就是糯米粉和粳米粉加點糖分、紅曲粉混合了,上磨具蒸熟。

若是加豆沙餡兒的,只先蒸一半,中間拿出來塞豆沙,並蓋好另一層米粉。

不加餡兒的,直接用模具按出來就完了。

因為手法和配比簡單,這道點心就對食材的原品質要求很高,但凡有點兒不對,一口下去就現了原形。

還得細,嚇煞人的細。

米粉要磨得細,糖分也要反復過篩。

若裏面帶了豆沙餡兒,那是萬萬不敢有豆皮的。

別說豆皮,甚至連粗一點兒的豆粒都不行。

得用粗網眼的紗布反復擠過了,細膩融滑,甘漿也似。

有硬塊硬皮?

那可真是不成。

傳統粉類糕點,講究的就是一個“型整神散”。

一入口,一沾茶水,立時化開,好似一汪甘漿,順著喉管順順暢暢地下去。

若有一點兒粗糙,那就結了塊,進嘴成了渣滓,容易黏在嗓子裏噎人,落了下乘啦。

出鍋之後,粉撲撲的糕點玲瓏可愛,羞羞答答的。

可正面印出來的“定勝”二字卻十分顯眼,好似信心都藏不住,掙出來了似的。

顏色,名字,意頭,怎麽看怎麽跟考試契合,所以這些年每到考試前都會賣得特別火。

至於如意卷,單看單體造型其實有些像北方小吃驢打滾,都是黏黏的面皮兒裏裹著層層分明的豆沙。

只不過如意卷是糯米皮做的兩個一排,驢打滾則是單個黃米面,外頭又裹了黃豆粉,取“打滾兒”的意思。

在吃這方面,國人總是愛花心思的,簡簡單單一個名字就透出俏皮。

做好的如意卷層層分明,白米皮外沾著均勻的芝麻粒,兩個一組相連,很有點傳統紋樣中“如意連紋”的意思。

跟定勝糕不同,這個屬於濕糕點。

皮兒柔軟又有韌勁兒,廖初在裏面擠了薄荷汁兒,入口涼絲絲的,很能安撫考生和家長們日益煩躁的心。

裏面的豆沙極細,極滑,蘸了唾液,便都順著米皮兒化了。

幽幽的薄荷香不太明顯,大家閨秀似的藏在夏日小扇後頭,也不露臉兒,只偶爾心思一轉,那涼絲絲冷幽幽的香氣,才百轉千回地繞了出來。

吉祥,如意,還等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