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世界的改變(第2/3頁)

相比於晚清時國人面對鐵路表現出來的惶恐,在乾聖初年第一條鐵路築建成後,就立即受到國人的追捧,尤其是它表現出來的運力和速度優勢隨著鐵路線的延長,而日益為人們所接受。

即便是在現在,火車的速度也不快,那怕就是朱國強的這輛皇家專列,最快也不過50裏,普通的列車時速其實也就30裏左右,可即便是如此,那些動輒十五六節車廂,可以載客上千人,載貨數百噸的列車,還是改變了大明。隨著鐵路交通的發展,不僅大大改變了大明的生活方式、助推了經濟發展。

但真正的改變是什麽呢?

作為帝國的統治者,朱國強比任何人都能清楚的了解鐵路給大明帶來的改變。舊時代無論是騎馬,還是馬車亦或是水路,都是緩慢且又奢侈,絕大部分人徒步最遠也就到過他們村落之外或附近集鎮,不知多少人一輩子都沒有出過縣城。

在鐵路築建之前,大明是一個低流動性的傳統社會:人們依附於土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婚配對象限於本村及附近,正是這種低流動性的傳統社會導致了鄉下宗族勢力的壯大,所謂的“宗族勢力”,其實說白了就是村民依附於土地的同時,又不得不依附於宗族。這種低流動性不僅制約了人們的出行,同樣也限制了商品的流通,即使離豐收之地幾百裏遠的地方仍有可能遭受饑荒。

但是現在火車的汽笛打破了這一切——雨中飛馳的火車氣勢磅礴,驅趕著鐵軌上的野兔逃竄,在鐵路噪聲和蒸汽機車的濃煙中,海州港從南洋各地進口的米糧被運銷到河南、陜西,即便是當地爆發大旱,廉價的運輸帶來的廉價米糧,仍然可以保證居民的口糧,從此之後,再沒有了商人囤積居奇,再也沒有了遍地餓殍的一幕。

“是啊,所以,咱們才要大修鐵路啊,這次四川和陜西兩地商人,共同投資五百萬兩,修建西安到成都,一旦鐵路修建四川盆地,鐵路就算是進入西南了,等將來,再慢慢的把鐵路往西南修……”

“皇爺爺,是不是要像他們說的那樣,把鐵路一路修到承化,修到南天門。”

朱怡銘好奇的問道。

現在在大明呼聲最好的就是修建從南京到昆明的鐵路,以及昆明到承化,還有就是直達南天門的鐵路。

修建這兩條鐵路幾乎成為了大明朝野的一種共識。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共識——因為南洋是大明的新糧倉,“南洋豐,天下足”,每年有數千萬石南洋米,確保了大明再沒有饑荒之慮,而每年數十萬移民的湧入,“衣冠南渡”同樣也讓那片土地正在一點點的變成了另一片江南。

這一切的背後卻是海上航行的風險,海上的風浪、礁石以及其它各種各樣的風險,讓人們渴望著改變,而在大家看來鐵路無疑就是最現實,也是最穩妥的交通工具。

至於什麽山路險難,沒關系,西南的寺山裏有得是生苗,南洋各地有的是蠻夷,雇傭他們築路,順便也能歸化他們,一舉數得,大好事啊!

至於什麽築路技術啦、難度啦,暫時他們還沒有考慮那麽多,不過,無論技術難度多大,大明的鐵路正在一點點的推進著。早在五年前,大明的鐵路就已經突破了一萬裏大關!

而去年突破了兩萬裏!

鐵路的發展帶動了冶金、采礦等各個行業的發展,現在的鐵路已經成為大明經濟的發展龍頭。

對於這一切,朱國強自然是樂意看到,畢竟,歸根結底,大明還是一個陸上帝國,鐵路是大明未來的動脈。

“怡銘,你到過鐵路工地嗎?”

看著車窗外關中大地,朱國強笑問道。

“等列車到了西安後,咱們去一下西蘭鐵路工地。”

西蘭鐵路是中央鐵路公司於兩年前開始修建的最重要的動脈鐵路,表面上看起來,鐵路就是從西安到蘭州的鐵路,可實際上呢?

“等鐵路修到蘭州後,鐵路線會繼續向北修建,一路修到嘉裕關,然後再修到西域。”

冒著細如牛毛的小雨,朱國強和朱怡銘兩人騎在馬上,於山間的鐵路工地上行走著。

“可現在西域不是在建奴的控制之中嗎?”

“沒問題,讓他們把西域讓出來!”

朱國強說道。

“讓?”

“量蒙古之物力,與友邦之歡心,只要咱們大明願意做他們的友邦,別說是西域了他多爾袞就是當褲子都樂意!永遠不要小瞧愛新覺羅家的底線,他們家是——沒有底線,只要能夠保住他們家的富貴,沒有什麽事情是他們做不出來的!”

對於愛新覺羅家,朱國強簡單是再了解不過,原本以為“寧予友邦”的是他們的後代,沒想到,多爾袞也是這樣的貨色,也正因如此,在大多數時候,朱國強舍不得啊……這麽好的奴才,有誰能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