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有覺悟的士紳(第2/3頁)

往死了罰!

你不是地方賢達嗎?

天下豈有逃稅的賢達!

一場清田,清出了李家兩萬畝地,李家足足補了近十萬兩的稅銀和罰款!

其實,大明的稅賦並不重,以南直隸為例,平均稅率是每畝0.08兩。而且到了乾聖朝後,還廢除了戶派、遼餉、練餉等苛捐雜稅,只留下了田賦以及相當於的田賦三分之一左右的教育附加,南直隸稅收最重,每畝不過0.1兩。

李家足了近十萬兩!

絕對是吐血。

不過,當時清田,都是在各地試點。試點之後,再推行全省,全國,至於其它地方,那也是要清查的。只不過是穎州是試點地區而已。

其實,他們並不知道,所謂的試點地區,其實就是的交通要地,清田只是手段——是為了獲得田地安置軍戶的手段而已。那怕是乾聖二年清理軍田時,已經安置了不少軍戶,但還是有所不足。比如很多府縣並沒有土地安置足夠的軍戶。

直接抄家,顯然不合適。

皇帝不殺順民嘛!

那就換個辦法吧。

清田!

只要如實申告,官府既不會沒收你的田產,也不會處以罰金,只把往年欠稅都補交了就算完事兒。

可問題在於……天下有多少個這樣的自覺的良民?

別說是鄉紳地主了,就是市井小民,也不一定願意如實申告。

不如實申告,好了……罰金加上補稅,足以讓不少人放棄他們隱報的田產。國家不僅獲得了田地安置軍戶,也獲得了大筆稅金。

更重要的是,試點地區,只是一部分地區而已,這又避免了清田可能引起大規模動蕩。面對試點地區那些被罰得吐了血的士紳賢達,其它各地一接到清田令時,那些鄉紳地主無不是紛紛配合清田,主動申告自家的田畝。

畢竟,已經殺雞給猴看了。

想要煽動民亂抗拒清田?

乾聖八年那會,沒有敢有那個膽子,畢竟,舉族流放南洋並不是嘴上說說,而且緹騎的刀槍,可不管什麽亂民不亂民,大明有的是地方安頓亂民,而且有的是緹騎鎮壓民亂。

李家……就是那只雞而已。就是那只殺給別人看的雞!

倒黴!

倒黴透了,至少在李麟孫看來,就是如此。

那些天,和穎州府其它鄉紳一樣,李家上下,一片哀嚎。

一萬余兩的田賦,五倍罰款。

那筆錢讓李家幾近破產,淚流滿面的李麟孫捶胸大呼道:

“陛下何其寡恩,薄待鄉紳忠良如此也!”

所謂忠良,指的是他爹李精白——守城時死在流賊之手,沒降賊,當然算是忠良了。

他兄弟李鶴孫也是一臉怨懟,但卻忍著沒說話。

在屋裏走來走去,李麟孫失聲道:

“十幾萬兩銀子,足以讓李家家破人亡,這筆銀子,李家掏不出來啊,陛下啊!陛下何至苛虐士紳如此啊!陛下實在是薄情啊!”

掏不出銀子。那只有忍痛割肉了。

到最後,李家不得不忍痛割出了一大塊肉——足足割出了五千余畝田地。

在李家割肉的同時,朝廷在穎州安置了一千軍戶,賜賞田地十萬余畝,那些田從那裏來的?

就是所謂的“司馬張”、“都堂李”、“太丘劉”之類的地方鄉紳大家身上割下來的肉。

被割肉的他們痛嗎?

痛!

真痛!

這一痛,就是十幾年!

十幾年來,每當看到那些不納糧的軍戶占著“自家的地”,李麟孫的心裏就那個氣啊!

氣不打一處來,更讓人氣惱的是,李麟孫是堂堂舉人,在乾聖朝之前,雖有良田數萬畝,但卻沒納過糧,更沒有當過差。可到了乾聖朝,規矩卻變了,李家的田要足額納糧。

至於優免,當然有啦,按照大明朝的優免則例來——還是嘉靖二十四年定的,乾聖皇爺仁義,為了鼓勵士人向學,沒有克扣絲毫。崇禎朝可都取消生員優免了。

舉人和監生、生員一樣,免田賦二兩,丁2人——折丁役銀給付。算起來朝廷每年給他足足二兩一錢三十六文“巨款”呢。不過在此之前,他要先把田賦以及附加全都交上去。等到第二年再“優免退稅”。雖然費了些功夫,可二兩優免銀對於貧寒子弟而言,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出了正月,又到一年“優免退稅”的時節。

和往年一樣,在家仆將官府“優免退稅”的告示稟報李麟孫時。

“老爺,咱家啥時候去領優免銀啊?和往年一樣,有兩個月的時間。”

李麟孫終於忍不住了:

“領,領個屁!那點地,一年足足交了兩千多兩銀子,比先帝在位時十幾年交的都多,優免,咱們李家兩個舉人,三個生員,一個監生,加在一起不過才免了十幾兩銀子,那點銀子是優免嗎?分明是打咱們李家的臉,李家的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