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國人就是高人一等

乾聖五年,西元1650年,十月。

在上海港,一只移民船隊,載著上千名移民,駛向了大海,他們將會在海外各地,繁衍生息……

而與此同時,平王朱慈烺,也踏上了前往平國的征程。

平國也是有船隊的,還打著平國的四爪龍旗,平國的三十六艘船只都是舊船,既然舊商船,也有海軍淘汰的二手軍艦。甚至就連船上的大炮,也是海軍淘汰的。

盡管是舊船,可其卻裝備著數百門大小“鎮海炮”——這種短管卡龍炮大明版,盡管正在被海軍淘汰,可在海外仍然是種威力十足的武器。

這些二手貨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對於只有五十萬兩家當的朱慈烺而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那怕就是這五十萬兩,也是朱國強給他的,除了朝廷按定制給他一筆“安家費”外,朱國強從內府也拿了三十萬兩給他。甚至還親自的作媒,讓他娶了揚州大鹽商鄭元勛的女兒為正妃。

為什麽做這個媒,人家有錢啊!

在王妃婆家的支持下,平國的船隊迅速壯大了起來。

船隊的提督叫曹安國,武進士出身的他,過去幾年間一直在海軍任職,在得知平王開國後,就辭去軍職,報答先帝之恩了。

其實,在平國上下文武官中,這樣的人還真不少,別看平王只是一個大王,可憑借著先帝的余蔭,確實有不少人追隨,他們中有些連官職都不要了,也不顧什麽平國在海外萬裏,反正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報效先帝的恩情。

除了讀書人之外,甚至還有不少普通百姓,舍家棄業的追隨平王去海外,他們不是在國內呆不下去了,而是為了心中的那點忠義,在有些人的腦袋裏,平王才是他們的國君。

這樣的人不多,也不少。少則數萬,多者數十萬,誰也不知道,但對於剛剛開國的平國而言,數量如此眾多的“國人”,確實遠超過其它任何一國。

甚至就連平國的兵,也有不少是不取分文的“義士”。不得不說,有時候,死人還是有不少號召力的。

上海港。

曹安國揖手見禮道。

“臣參見王上!”

“愛卿免禮。”

朱慈烺說道:

“船上去講。”

江面上,泊滿了前往平國的船只,船上滿載著來自各地的官民百姓,他們即將啟程前往平國,現在,他們已經不再是明國人了,而是——平國人。

朝著江上的船隊看去,朱慈烺問道:

“船上官民可安置妥當?”

曹安國連忙答道:

“回王上話,船上官民已經安置妥當隨時都可以啟程前往新城,另外隨行王師有步兵三千人,皆為青壯,已經在淮北軍府訓練了一年多,全部配配後裝線膛槍,另有新式火炮二十八門。”

“淮北軍府”,那是專門進行新兵訓練的地方,現在大明只有一種新兵,就是軍戶子弟子承父業。其它人想要當兵可以,一種是進入海外的護衛軍,衛所設在海外,一種就是親王親衛。

那怕就是這兩種兵,那也是有名額的,每年不過只有區區千把人而已。可以說,除非是軍戶世襲,要不然,你想吃軍糧……都輪不到你,非但在世代的良家子,還要有三個百戶作保,千戶大老爺推薦,然後才能當上兵,也正因如此,能當上兵的還是軍戶裏沒有繼承權次子。

普通人……輪幾輩子也輪不到。

在大明,當兵,那是特權!

不過,親王府衛倒沒有這些限制,不過也是精挑細選的青壯,畢竟,在大明,想要當軍戶的,沒有百萬也有幾十萬。

為啥?

待遇好啊!

“王上,朝廷在新城,還有三百人警衛隊,算起來,咱們也是兵強馬壯了!”

所謂“新城”,就是後世印度中部臨孟加拉灣的亞南,當然這個時代的亞南不可能再是一座充滿法蘭西風情的殖民地城市。

但肯定是一座充滿大明風韻的城市,唯一不變的就是殖民地的身份。

此時南亞次大陸,盡管擁有超過一億人口,但是“新城”周圍方圓百裏,都有大片原始無主之地,只有少數土人生活在這裏。

早在乾聖三年,行人司行人胡天球與天竺諸國簽訂友好通商條約,沿著印度半島設了五十二個貿易站的起,在大明的商隊進入印度的同時,船隊就開始不斷往這些貿易站移民。

移民的數量也不多,每個貿易站每年移民千人左右,兩年來已經累計移民近十萬人。這些移民跟當地土人交流,倒也還算融洽,不存在什麽土地矛盾、信仰糾紛,漢民還教土人先進耕種技術,通婚早的孩子都能生下來了。

就在去年年底,江南大旱,朝廷一次性招募一萬流民青壯,其中有五千人被安置到了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