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陛下,臣冤枉(第2/2頁)

最後,朱國強宣布自己“奉天子命,統帥十萬,水陸並進,誓將臥薪嘗膽,殄此惡奴”,並號召各方人士支持他……

“……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黃河之水,幽有前此殉難各忠臣烈士之魂,實鑒吾心,鹹聽吾言。檄到如律令,無忽!”

終於,在朱國強的話聲落下時,文廟中突然是一陣雷動喝彩聲,疾呼聲,似乎在這一瞬間,所有的民心士氣,都被這篇檄文鼓動了。

那些年青的士子們,更是紛紛表示願意隨世子爺北擊建奴,保我名教,衛我孔孟!

對此,朱國強當然沒有拒絕,實際上,在寫好這篇檄文後,他就命人印刷了數十萬份,一邊四處張貼,一邊四處傳播,就是要使鬧市僻壤,人人皆知,只有如此,才能爭取更廣大的支持。

保我名教,衛我孔孟!

這也是一個好名頭啊!

“……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明之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也。好!好文,好文!”

這篇《討建奴檄》,最先傳到黃河對岸,傳到洪承疇的案前,幕府幕僚們念著這篇檄文時,忍不住也為它叫起好來,沒辦法,誰讓檄文寫的如此精彩。

“好文章,酣暢淋漓,蕩氣回腸,足以激勵天下人心就是《討武氏檄》也不過的如此吧!今日終知道,為何武氏會為駱賓王叫好,這《討建奴檄》雖出自叛逆之手,可獨此文便可流傳千古,流傳千古啊!”

帥府內,當幕僚們念完了這篇《討東虜檄》後,即便是先前他們曾對德世子痛加指責,但現在卻無不是紛紛連聲叫好。

而身為督師的洪承疇卻眉頭大皺,瞅著叫好的眾人,他的臉色難看至極點。

洪承疇心裏苦啊!

多爾袞那廝怎麽能這般背信棄義,他不是說撤軍的時候,沿途秋毫無犯嗎?

韃子無信無義,他知道,可是你犯就犯唄,你殺百姓也好,殺官員士紳也罷,你為什麽篇篇去毀孔林?為什麽要去拆孔廟?

哦,這個還沒拆。

可,你就是想拆,也不能大模大樣的說出來吧!

現在好了,你一拍屁股走了,我,我可怎麽辦啊!

甚至不用去想,洪承疇都能想到消息傳到京中的時候,會在京城裏掀起什麽樣的風波。

那樣的風波不是他能承受的,但更讓他擔心的卻是陛下的態度。萬一閉一下,要是追究責任,要給天下一個交代。

到時候該怎麽辦?

共享,他都知道要用什麽給天下一個交代,也就是他洪承疇甚至他洪承疇的腦袋。

“陛下,您不會真的相信東虜來山東是為了毀孔林,拆孔廟的吧?”

其實即便是到現在,洪承疇都覺得這件事太多的疑點。

自己明明已經和多爾袞達成了協議,那多爾袞又怎麽會違背協議呢?

難道他就不知道,一旦皇上追究起來,他洪承疇被召回京城問罪,到時候遂在這裏抵擋德世子?

萬一要是那個人揮師京城,到時候對東虜可是沒有一丁點的好處。對東虜來說,應該是自己守在這裏,防止德世子北上嗎?

也正因如此,洪承疇怎麽想都想不明白,而且越想,心裏的疑問也就越多。

除了疑問之外,他還看到了很多疑點。比如那支東虜騎兵在燒了聖林之後就很快消失了,就像從來都不曾存在過似的。

哪怕就是他派出去追蹤的兵馬,也沒有發現他們。那些人去了什麽地方?他們怎麽能逃得那麽快?

洪承疇的心裏沒有答案,當然,他隱隱約約的覺得這件事兒沒有那麽簡單。

但是現在已經容不得他想那麽多了,哪怕就是疑點再多,現在皇上所看到的可不是這些,思來想去,他還是決定寫封奏折告罪。

無論如何都是自己督師不利啊!

寫奏折的時候,洪承疇的心裏是那個苦啊!

陛下,臣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