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父母為子計(第5/6頁)

“陛下說了,陛下雖為陛下,卻不是能夠為所欲為的。想讓這件事定下,就得讓朝廷裏的人都同意。我們一起去請,請他們務必要改一改這規矩。”

“正是,規矩是死的,人卻是活的。規矩也是人定的,既然定得,也能改得。”

得說,百姓是真記得蕭寧的好,記得清清楚楚,也正是因為如此,雖然這改規矩的事確實麻煩,若是能得這樣一個愛護百姓,安定天下的人為君,是他們三生有幸。

“對,我們都一起,一起去請,一定要讓天下人都參與。得了殿下好處的人,必不忘殿下為民之心,如今也讓我們為一為殿下。”

有人更是想起了一層,蕭寧一直為他們苦心經營,處處為他們爭利。

從前他們就想,要如何才能報答這一位公主。

如今,終於讓他們等到這個機會了,他們一定要幫忙!

蕭寧終於體會到,什麽叫只要你以誠待人,人必以誠還之。

從前的天下是什麽樣,如今這天下又是什麽模樣,百姓們都記在心裏。為蕭寧,也是為了他們。

能得一個把他們放在心上的帝王不易,能得一個公主事事為他們謀劃更是不易。

報李投桃,你來我往,互惠互利,再沒有比這更好的。

“寧,必不負諸位。”蕭諶於此時朝蕭寧使了一個眼神,蕭寧熱淚盈眶,亦反應迅速地往前邁了一步,朝眾人作一揖,謝之。

“殿下為我等,我等亦當為天下。民心不可欺,正是這個道理。”

真心或是假意為人,總是瞞不住的。這麽多年來,雍州方方面面都很好,好得讓他們心下暖暖的,看到了希望,臉上的笑容也不由地多了。

對許多人來說,蕭寧是奪他們爵,搶他們利的人;對百姓而言,蕭寧是處處都為他們謀劃的人,可敬可佩,更應該多支持蕭寧,不能讓人把她欺負了。

***

至此,因楚安一事而起,到最後,再也不是一人之事。

女子承爵承嗣,這是自清河郡主被提出,望由其承姬氏之爵位開始,一直都爭論不休的問題。

反對的人自來不少,同意的人也不少,雙方爭執不下,誰亦不讓著誰。

直到蕭諶放話,也讓天下人都明白了蕭諶的態度。

這一位陛下是真敢想啊,竟然要為了蕭諶改制,以令女子可以承爵承嗣?

蕭諶在刑部大堂上說過的話,一字一句,皆傳入天下人耳中,叫他們知道了,蕭諶做下一個什麽樣的決心。

以女子承嗣,這要改的就不僅僅是蕭寧能不能承繼大昌江山,或者是不是可以將來成為一代女帝的事,更在於將來。

改了這規矩,自今往後,女子便可以和男人真正的分庭抗禮。

反對之聲不絕於耳,細數其中的弊端,不過依然是老調重彈,無非自古以來就沒有這規矩,而且女子承嗣,所生之子,究竟算何家血脈?

蕭諶這一回正面跟他們對上,“規矩,從來沒有的規矩;大昌也是從未有過的大昌,朕既然能開創了大昌,從來沒有的規矩,朕改得,也能立得。

“朕的膝下獨此一女,若是爾等心中當真有大昌,盼著天下太平,百姓安樂,你們就更應該明白,對於天下而言,我兒打得天下,治得天下,她會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若爾等有一顆公心,盼天下太平,百姓安樂,也該明白,立我兒為嗣承天下,於大昌,於天下是何意義。

“爾等既存心思,看的都是自己一分私利。以女子承爵承嗣,自此女子可與男兒分庭抗禮?

“自來各家之間,各國之間,從來不曾間斷於爭鬥,若想成為人上人,須得有才有能。從前你們能與男人爭,為何卻不能同女人爭。朕雖為皇帝,可朕容得比朕更能幹的人,無論是男人或是女人。

“難道朕不畏於天下女子將來比朕都要能幹,你們畏之?你們之所畏,為何而畏?因爾等無能?”

不得不說,蕭諶能把話說得如此戳心窩,無人想得到。

最後的一番質問,叫反對的人,本以為理所當然,這會兒都顯得他們爭來吵來,都是因為那點私心。

不過都是因為害怕女子可承嗣後,能和他們爭,能和他們搶的人更多了,他們害怕自己爭不過,這才會一心一意的壓制於人。

“陛下,我三軍將士皆請於陛下,許女子可承爵承嗣,可繼家業。”孔鴻在人爭執不下,蕭諶都表明態度,更是不願後退半步的情況下,於此時提醒。

三軍將士,這可是立國之根本。

縱然是再想鬧事的人,想想蕭家人手中的大軍,誰人敢鬧?

而天下兵馬,幾乎盡握於他們之手,有蕭諶出面,更是為蕭寧打算,天下兵馬,誰人不願意署上大名,支持這天下傳到蕭寧手中。

女子傳嗣,壞的所謂影響他們暫時看不見,好的影響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