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為天下公心(第6/7頁)

蕭寧真沒有提議,只能說,或許帝王們都是一樣的心思。要知道漢武帝始創年號用的就是建元。

好吧,自家老父親要是能像漢武帝一樣,也算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只要能不好戰,別打得朝廷都成了空殼,一切都好說。

當然,揚州傳來消息,百姓安寧,再未起爭鬥不休,一應糧食皆已送至揚州,助揚州百姓度過危難,揚州百姓皆對朝廷感激涕零。

與此同時,新年的第一個早朝,蕭諶得到工部傳來的消息,蕭寧的公主府得以建成,既如此,蕭寧是不是自此搬入公主府,公主府內的一應屬官,都得討論。

蕭寧雖然覺得這朝廷的事不少,不好新年的第一次早朝就討論她的事,蕭諶卻不在意。

面對蕭寧的不認同,蕭諶直接提出,只問眾人,此事當如何?

政事堂的諸公對視一眼,蕭寧的事亙古未有,開一朝之先例,讓他們提意見,先考慮清楚再說。

蕭寧總不能昧著良心說她不樂意,不急於要屬官吧?

之前一直習慣大權在握,手裏有人的人,現在手底下沒有真正屬於她的班底,行事多有不便,那斷然不能。

孩子長大了,總是要離開父母的,蕭諶心裏一直希望蕭寧能長得慢一些,再慢一些,可惜外面的人沒有一個允許蕭寧慢幾步。

蕭諶想到蕭寧離他左右,內心是不樂意的,卻也知道,不樂意也得樂意。

“公主太師、太傅、太保,諸位都有何意見,以為哪一位合適?”心情再不好,蕭諶也得為蕭寧選定身邊的人。

一聽這三師,完全是按照太子三師準備的,不少人心情變得十分的微妙。

但事至於此,難道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嗎?

蕭寧羽翼已豐,觀這天下一樁樁的事,有多少是蕭寧參與的,又有多少是蕭寧出手解決的?

人有本事,在她羽翼已豐的情況下,他們斷然不可能阻攔得了蕭寧。

孔鴻很是直接,“臣以自薦。”

作為蕭諶和蕭寧身邊的人,孔鴻那是他們父女的死忠,旁的人需要考慮要不要上這船,孔鴻早已跟他們綁在一起,根本不需要想。

“好,且由左仆射為公主府太保。公主太傅為仁侯,太師,姚卿可願?”蕭諶心下早有人選,三師三公,這倒是一人都不能少,蕭寧身邊的人,必須得是對他們父女一心,不會思量如何挑撥他們父女關系的人。

並未在場的瑤娘怕是如何也想不到,她竟然被封為公主三師之一。

眾人亦是同樣的想法,別的人他們沒有什麽意見,可這瑤娘,這一位可是女子。以女子之身與天下男兒相提並論,成為公主太傅,蕭諶確定不換一個人?

姚聖被點名問,作為最後一個成為蕭寧師傅的人,姚聖打從一開始考慮的就是,往後如何才能叫蕭寧安然無恙。

這樣一個女子,做了無數女子想做但做不到的事,又為天下男兒所畏所敬,難能一見。

“臣願。”姚聖恭敬地應下一聲,表明的是他的態度。

“陛下,公主太師和公主太保,臣等無異議,可仁侯為公主太傅?”水貨並非是因為自己當不上而不喜,一個掛著師名,實則從未教過蕭寧東西的人,在蕭寧的面前一向擡不起頭。

但瑤娘是女子這一點,值得人深思。

蕭諶並不回答,只是望著蕭寧問:“你怎麽看?”

“仁者,厚也,心存仁義者,自無往無不利。為世人稱贊而不驕,為人所不知而不躁,仁侯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蕭寧句句發自肺腑,瑤娘在未捐糧之前,蕭諶和蕭寧因許多原由,並不能對瑤娘論功行賞。

試想與她一般無二,為蕭諶和蕭寧安頓後方的孔鴻得以為左仆射,為七相之一,就因為瑤娘是女兒身,便不能出頭?

瑤娘從未在蕭寧的面前流露絲毫不滿,當揚州有需要時,瑤娘第一個出頭,第一個讓天下看到,天下有難,人皆盡心,她是女兒身,亦不曾忘記這一點。

讓瑤娘成為蕭寧的先生,教導於蕭寧,蕭寧求之不得。

聽完蕭寧的話,再是不同意此事的人,這一刻都說不出反對的話來。

蕭諶道:“另,你府上的屬官,且由你來提拔。”

如此放權,更是驗證蕭諶對蕭寧的信任。

蕭寧道:“如此,兒請以筆試取有意為兒所用之士。”

筆試,雖說蕭寧之前想出的取才之道也包括在其內,但似乎聽來蕭寧這提議,又有些不同。

“你做主,請三師相助就是。”蕭寧的人,就得是合蕭寧用的,蕭諶要求不高。

“唯。”親爹爽快,蕭寧自是歡喜,這叫其他人想再細究蕭寧其中的細節,人家當爹當皇帝的都不打算多管,他們這些臣子,當真要問那許多?

“這一年新開始,揚州水災得以平靜度過,這是好事。然國庫空虛,如何迅速充盈國庫,不叫朝廷再因糧食不濟,無法救濟百姓,亦為要事。”蕭諶雖然樂意蕭寧想出好法子能夠解燃眉之急,可同樣的辦法能用一次,卻不可一而再,再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