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我欲改規矩(第5/7頁)

“為何?”蕭寧滿是不解的詢問,驚訝於瑤娘竟然讓她提醒人。

瑤娘聞弦而知雅意,“小娘子以為誰更可信?”

蕭寧搖了搖頭,“此事不在於誰人可信不可信,而在於人心。世族仇人,非你死我活之境,見面依然面帶笑容,叫人如沐春風。

“用人,只問人可用不可用?誰管兩家是否有仇怨,相互是否能容。”

現如今無論是崔攸也罷,玉嫣也好,皆有所圖,而且需要通過蕭家。

該是他們思考如何呈現他們的價值,叫蕭寧或是蕭氏看到他們的本領。並非蕭寧在用人之際,考慮兩家的仇怨。蕭寧要讓他們明白一個道理:人有用才有資格在她的面前提條件,否則不可多言。

說來,心虛的該是崔氏。

崔攸是個聰明人。旁的人,有誰膽敢到蕭寧跟前,問蕭寧為何用玉嫣?

蕭寧又得了一個好幫手,心滿意足的回家。

結果剛回到,玉毫立刻來稟,“小娘子,將軍讓你往正堂議事。”

蕭寧倒是想浪得開心,是不是忘了眼下的情況不是浪的時候?

“好!”蕭寧沒有丁點叫人捉包的不好意思,應下一聲好,這便去見蕭諶,瑤娘適時的道:“妾先行一步。”

“不必。從前議事時你也參與,現在人多了,你又怎麽能缺席?”蕭寧可不打算隨便把瑤娘打發,意示她閑話莫說,從前如何,今依然如何。

“我去得,你也去得。既然雍州局勢明朗,自該讓他們適應。”完全符合蕭寧適才於教坊所言。

天下大亂,便是女人出頭的機會,身為女人明明有心若卻不懂得把握這個機會,處處打壓女人的男人,更不會給她們機會的。

瑤娘的淡然跟上,玉毫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勁,尤其是瑤娘和蕭寧似乎達成了新的協議,亦知此刻並不是詢問的時候。

蕭寧和瑤娘、玉毫走進正堂時,堂內人不少,蕭訊、蕭詮、蕭訣、蕭論、蕭證、蕭評,這蕭寧伯父們的人都齊齊在內,帶著兒子們立在一旁,另一邊,以孔鴻為首,崔攸在其中最為顯眼,其余人,世族寒門,皆在其中。

見著蕭寧,不約而同,孔鴻這一邊的人全齊齊的朝蕭寧暗暗見禮,落在旁邊作為蕭寧伯父兄長的眼裏,不禁一僵。

蕭寧亦朝他們頷首而笑,不忘見過伯父兄長,徑自走到最前方,“阿爹。”

“來了,咱們好好議議事兒。”蕭諶正低頭看著公文,擰緊眉頭,顯得十分心煩,“看看。”

手裏遞出一份竹簡,蕭寧接過仔細看了一眼,淡淡地笑了,這會兒遞下叫其他人一覽,輕聲地道:“阿爹早該料到才是。”

蕭諶瞪了蕭寧一眼,“縱然早有預料,曹根借小皇帝以號令,終是咽不下心裏那口惡氣。”

是的,蕭諶得到的是一份從京城八百裏加急送到他手上的所謂皇帝詔令。

曹根敗於蕭氏之手,冀州更是丟了,如今兩陣對壘,不敢貿然交戰,並不代表曹根坐以待斃。

瞧,現在不就動手了!

誰都清楚,現在的小皇帝根本沒有發號施令的資格,所謂的詔令,皆為曹根假天子之令發出。

“靈帝崩之,我們尚未討伐。”這事兒,何嘗不是一個引火線,引天下人對曹根的印象越發不喜,亦是曹根授人於柄。

“那又如何。盟軍已然討伐。”蕭諶答之,也不得不承認,有些人的腦子挺好使的,尤其是擅長陰謀詭計之輩,真真是不放過任何機會。

“盟軍與我們何幹。”蕭寧將韓靖的皮都撕下了,目的僅此一個,不再受這些人以道德天下要挾。

蕭寧再次輕聲說起,“今曹根以天子之令,命我們聽從冀州軍調遣,這是尚未發覺冀州已然落入他人之手?他的地盤已為他人所占。”

蕭諶道:“天子無權,人盡皆知。然以天子之令傳達各州,誰若不聽,便是公然反抗朝廷,落人以柄。”

“是以,先前阿爹已命人起檄文直指曹根犯上作亂,韓靖包藏禍心,今得此令,再起一檄文又如何?”蕭寧不信蕭諶料不到這等局面,應對之法,腹中必有計較,因何心煩。

“陛下始終是陛下,大興朝於我有恩。”大興的幾位皇帝,認真來說,對蕭諶都不錯。故而蕭諶想保存的不僅僅是自身,更有那名存實亡的皇帝。

“將軍盡忠,先帝在天之靈必有所感。然雍州落入曹根之手,唯恐生靈塗炭,屍橫遍野,請將軍以天下為重。當思倚雍州之地,安定天下,必不令百姓受苦受難。”崔攸第一個站出來,先肯定蕭諶的忠誠,同樣也由衷的懇請,不可以,也不能夠因為對大興的忠誠,按所謂詔令行事。

蕭寧一向明白崔攸是個難得的聰明人,每回聽他說話,心情都不由自主的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