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不辱君命(第2/2頁)

“令公子有何不同?”

“我家公子輕車入城,先補官吏薪俸,又擲百萬營城。便是賒取糧秣,亦約定三倍償還。此行,只為長公主取食,全天家體面。”言及此處,郭嘉笑問:“敢問渠帥,體面值幾錢?”

“生死一線,存亡之間。必拼死一搏,無所不用其極。要體面何用?”李通答曰。

“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對落草為寇的黃巾而言,生死存亡才是頭等大事,所謂“體面”一文不值。

“誠如渠帥所言。黃巾余眾,之所以‘只信黃巾’,只因所遇官兵鄉勇,皆欲取其首級,邀功請賞。此乃世俗之舉。唯我家公子,為全天家體面。換言之,必不會拿首級邀功請賞。乃高士之舉。子曰:‘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我家公子既‘不辱君命’。黃巾眾焉能不信。”

郭嘉所引,出自《論語·子路篇》: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踁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筲之人,何足算也!”

孔子言下之意,“士”有三等。下士,言必信,行必果。中士,宗族稱孝,鄉黨稱弟。高士,行己有恥,不辱君命。

郭嘉言外之意,公子非但:言必信,行必果;宗族稱孝,鄉黨稱弟;且還行己有恥,不辱君命。

何為君命?為五縣主取食,全天家體面。不為取黃巾首級,邀功請賞。一言蔽之,有更崇高的追求。

敕令既出,黃巾余眾,焉能不信。

李通輕輕頷首:“不辱君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