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一日成鹽(第2/2頁)

竟不知,產量如此之高。鹽田一畝,年可得鹽十六石。

果然天助我也。

不出意外,“薊鹽”當緊隨“薊茶”、“薊馬”、“薊書”、“薊鐵”等,成為絲路新名產。

十二月,己巳,赦天下,改元“中平”。

稱中平元年。

鹽田之事,雖未公之於眾。然薊國上下,且皆有風聞。薊王天家麒麟,鹽田之法,既出王上之手。又經將作館驗證,必不會有差。

然百萬畝鹽田,鹽戶何來?

事實上,時下鹽民煎鹽,相當辛苦。

從制鹽到售賣,後世述其有“四苦”:“曬淋之時,舉家登場,刮泥汲海,流汗如雨。隆冬砭骨,亦必為之,此‘淋鹵之苦’也。煎煮之時,燒灼薰蒸,蓬頭垢面,不似人形。酷暑如湯,亦不敢離,此‘煎辦之苦’也。寒暑陰晴,日有課程,前者未足,後者復來,此‘鹽之苦’。客商到場,無鹽抵價,百端逼辱,舉家憂惶,此‘賠鹽之苦’也。疾病死喪,尤不能堪。逃亡則身口飄零,復業則家計蕩盡,去往兩難,安生無計……”

薊國種田,其實不苦。從耕種到收割,皆有畜力機關器。奈何鹽田,乃初創。先時必以人力為主。若以一人一畝計,當需百萬之眾。若一人十畝,亦許十萬壯勞力。

薊國太學壇,近期博論,便以此為題:“試論鹽田利弊”。

雙方辯手,引經據典,振聾發聵。博采眾長,各抒己見。再系近期國政外交,旁聽學子們,紛紛醒悟。

百萬三韓野民,便是人力之源。

王上名“備”。向來萬事皆備,果不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