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翻雲覆雨(第2/2頁)

南廣陽城卻把港口單獨建在南巨馬水南岸。整個城區卻設在北岸高坡。究其原因,一是便於防守。其二,劉備想在東澱,距益昌西二十五裏的武平亭,再建一座港城。因此此港建在東澱,故取名:東港城。可與南港城相呼應。

東澱與西澱有數條水路通連。且東澱內的一條主要河流,滹沱水與巨馬水在下遊交匯。

“巨馬水於(東)平舒城北,南入於滹沱(水),而同歸於海也。”

燕國東平舒城位於益昌東南,約八十五裏。曾遭受海侵,一度荒廢。乃是燕易水長城東止處。

滹沱水與巨馬水,要在益昌東南八十五裏處才能交匯。這段無用的往返水路,對劉備來說,不可接受。這便在東澱中掘出一條南北直渠,讓南巨馬水通過東澱,與滹沱水在此相匯。如此一來,劉備境內兩條重要水路,便可在南部通連。車輪舟能往來臨鄉全部城池。漕運極為便利。

之所以選擇東澱,乃是經過麾下治水官,河堤行人卞紀率眾多良工實地勘測,精確計算後得出。

東澱位於濟水下遊,受濟水泛濫而成,又稱“溢流澱”。西澱掘鯉澱之水,從濟、澭等水流出,經東澱,與滹沱水匯流後,同入渤海。

東澱本就是一個容納上遊西澱余水的“溢流澱”。加之東西二澱,皆通渠分流。澱水灌溉周遭爛泥地,蓄成水田。澱水下降頗多。巨馬水分流入東澱後,亦不會泛濫成災。故而能建此渠。

臨鄉一地,被東西徑流的巨馬水,攔腰分成上下兩部。上為百裏大澤。下為百裏爛泥地。

還夾著方圓百裏的東西二澱。

水患、水利一字之差。如何變害為利,且看少君侯靈秀天成,如何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化腐朽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