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穿越之二百七十一

拿起木刀的感覺, 對五虎退來說熟悉又陌生。

他從進入上杉家之後,本體就被收繳了過去,這讓他經常處於一種不安定的狀態。雖然在上杉家生活久了之後,因為上杉謙信對他的信任, 五虎退常常能拿回本體,但大多數在他與上杉謙信接觸的時候,他都是不能佩戴任何武器的。木刀與他的本體在質量上略有些差別, 只有刀柄被細致地雕刻成和他本體別無二致的模樣,摸起來竟然沒有什麽不一樣的,揮舞起來也很快就能夠適應。

五虎退不知道自己現在是什麽樣的心情。在上杉謙信真的那樣將問題輕輕揭過後,他的心裏反而難以抑制地生出巨大的惶恐, 亦步亦趨地跟著中年武將的身後, 直至對方也取下了木制的太刀,示意他站到遠處,他才後知後覺地發現這一次竟然沒有忍者隨行在旁邊, 是真正的、只有他和上杉謙信兩個人參與的對戰。

這更加給予他不好的預感。

他在上杉家確實待得太久了。即使上杉謙信在這幾年同樣需要將心思分到行軍打仗上, 他與上杉謙信見面的次數也不算少,但更多的時候,他們只是面對面地交談——雖然性格懦弱內向, 但一切皆承自上杉謙信的五虎退,某種意義上也能被稱為上杉謙信的繼任者。也正是因為確實被五虎退不自覺與自己表現出來的默契打動, 上杉謙信讓五虎退學習書寫自己的字跡。這種程度的對待, 對五虎退而言已經足夠, 甚至可以說, 因為歷史上他作為上杉謙信的護身短刀時就生活在這裏,五虎退對於這樣的環境反而更加適應和熟悉。

這不是由時之政府灌注進來、因為對“本丸”具有模糊的印象而對日後生活著的“本丸”有的熟悉感,而是真正的、曾經在這裏度過無數歲月而有的、發自內心的親近。

但是他們之間這種短暫的溫情生活,是建築在織田和上杉脆弱的和平之上的。

早在長筱之戰之後,上杉謙信不再和三郎保持針對武田家的默契、甚至主動撤軍時,織田與上杉的同盟關系就已經名存實亡。在去年(1576年)的時候,上杉謙信出兵攻打能登半島,實際上就已經將與織田家交戰的可能考慮在內,行軍布陣也將這方面加入考量。之前在雙方聯手與武田對立的時候,織田與上杉都奪取了越中的領土。但領土注定有接軌的那一刻,上杉謙信想要拿下更多的越中土地,就必然要準備在某一天與織田家對立。

因此,在扶持畠山義春繼任畠山家督失敗後,上杉謙信立刻做出了直接攻打能登的選擇。但是織田家對於畠山家又十分親善,如果不是七尾城迅速陷落在上杉謙信手中、織田家自覺解救無用而幹脆地選擇撤軍的話,在那個時候,織田與上杉的戰爭就會展開。

與幾乎依附著織田的德川家不一樣,上杉和織田從一開始就是利益上的往來。因為有共同的敵人武田,所以即使上杉謙信再怎麽對三郎懷有偏見,兩家的同盟也能維持;因為沒有了共同的敵人,彼此之間已經有了利益的爭鋒,所以即使上杉謙信再怎麽喜歡五虎退,他也不會因此改變與織田敵對的主意。

五虎退在這個基礎上仍然能夠留在上杉家,直到上杉謙信開始準備進軍關東、與織田正式交戰,他才被上杉謙信叫出來,去進行他遲遲沒有開始過的最後一次對練,這已經是上杉謙信對他的厚待了。

五虎退畢竟不是真的什麽都不懂的孩子。上杉謙信教了他很多,如果真的想要去做的話,他也能看清當前的局勢,如果真的將身為織田忍者的他留在此處,才是對雙方都不利的事情。但對他本人而言,仍然不可避免的感到了一絲被拋棄的痛楚。

含著眼淚,手腳纖細的短刀耷拉著腦袋,等待著上杉謙信發出開始的命令。

這一次沒有讓手持短刀的五虎退先攻,與“開始”的命令同時出現的,是上杉謙信舉刀前沖的身影!!

這其實毫無意義。對於速度(機動)與反應力都很高的五虎退來說,上杉謙信的動作就算再怎麽迅速,也難以比得上天生就超出常人一截的付喪神,況且上杉謙信已經接近五十,哪怕他還能行軍打仗,在這個時代也已經算不上年輕。以往幾次鮮少的對練中,上杉謙信都是平穩地立在原地,等待五虎退先行進攻,這一次難得地主動發起攻擊,實際上是摒棄了自己的優勢,以劣勢和五虎退對抗。

奔跑中的上杉謙信,顯然是不可能施展出他力道十足的“居合”的。想要在行動的過程中攻擊敵人,身體的重心就需要維持住平穩,上杉謙信的武藝也已經經過了數十年的錘煉,步伐十分穩健,和立在平地上幾乎沒有差別,但對於付喪神來說,這種常人不能捕捉、也不能利用的東西,原本就是能被他們窺測到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