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穿越之一百五十七

五虎退的招數與上杉謙信的劍術頗有相似之處。

因為一個用的是短刀, 一個用的是太刀。刀種的不同限制了使用的手段,在視覺上會給人以並不相關的錯覺。在旁人看來,兩人的交戰精彩又兇險,但目前正在交手的兩人,卻能明顯地察覺到彼此手段類似——這並不像是在與自己一無所知的對手交戰, 而像是相互喂招。

這對五虎退而言不是什麽難以理解的事。他畢竟是上杉家的刀, 給予他最深印象的、直到化身為付喪神也為之惦念的人就是上杉謙信。在僅僅作為刀劍的時候, 他並沒有多少實戰的機會,但因為是上杉謙信的護身短刀, 在長年的陪伴中, 他也耳濡目染般地將主人的出招習慣銘記於心,將之作為以人形姿態現身於世時最初的戰鬥力。

雖然因為時間溯行軍與刀劍付喪神間已經讓人難以吐槽的人數差,五虎退的戰鬥風格變得更加適應戰場, 但這其實也與上杉謙信更加類似——他修行劍術的時候大多是尋找與自己水平相近的人進行比鬥,但他又確實是在戰場上成長起來的一代名將, 因此哪怕他因為身份的問題即使身先士卒也鮮少需要親自動手殺人, 他的出招也蘊含著戰場才有的冷酷無情。

迄今為止,五虎退的身上實在是出現了太多的巧合了。

為上杉謙信選到合他心意的禮物, 獨自一人到了越後,比起尾張和美濃兩國的人更像這個雪國所生的人,腰間的佩刀恰好與“五虎退”一模一樣, 現在就連戰鬥的風格甚至招式都與上杉謙信類似……

如果只有一個巧合的話, 那大概真的是碰巧。但這麽多的巧合堆疊在一起, 實在是很難讓上杉謙信忽視——由此就又誕生出一個問題, 如果不是巧合的話,五虎退又為什麽會不加掩飾地全部袒露給他看呢

織田信長從拿下尾張、有了立足資本到現在,也僅僅是十七年。那時的織田信長連永祿三年(1560年)今川義元的軍隊也無法抵擋,更別說生出其他的野望。雖然據上杉謙信所知,織田信長確實早早地說出“一統天下”這樣的狂妄宣言,但說出口的志向能激勵人前進,早早地在那種還沒有立穩的時候就去刻意培養忍者,那甚至不能稱為未雨綢繆,只能稱作癡心妄想了。

那位織田家的家督遲至永祿十年(1567年)才拿下美濃,再在永祿十一年(1568年)擁立足利義昭上洛,也是在同年被傳出有獨屬於織田信長的探子……五虎退的模樣看上去不過十一二歲,上杉謙信本身就對忍者的事知之甚詳,自然知道要將一個普通人訓練成忍者需要耗費多少年月,再加上五虎退的年紀小,預估出來大致也就是在永祿十、十一年左右。

織田信長那個時候就已經瞄準了上杉家,並且培養出這樣性格的忍者嗎

不,織田信長就算真的要培養忍者,至少也是在拿下美濃、再不濟也是在永祿七年(1564年)給了淺井家關於姻親的暗示後才有多余的人力和物力!那個時候的織田家和上杉家沒有太多接觸,地理位置上看,上杉家也與織田家或許那時就有的上洛目標並不沖突。能接受曾攻打自己城池的德川家為同盟,織田信長沒道理會在那個時候就想到要針對他上杉謙信!

但如果不是織田信長的話,五虎退的這些招式又該如何解釋

即使是單純的模仿,沒有數年的工夫也不可能有這種水平!而如果真的是有這麽多巧合的話……

那麽這個織田家的甲賀忍者五虎退,簡直就像是為他上杉謙信而生的一樣啊。

上杉謙信的眉目間不由得流露出一種年長者的慈和。

他看著眼前那個依舊疑點重重、性格卻又單純的少年,出招的速度越發迅疾,讓人目不暇接。這對於刀劍付喪神而言依舊是能跟得上的速度,因此五虎退的招架也不見分毫吃力,即使同樣有因為劇烈運動而產生的喘息與汗水,白膚少年的表情仍不見疲憊的影子。

這幾乎都要讓上杉謙信覺得自己老了——然而他很快就判斷出來,並不是他年紀大了導致體力不支。他已經超出了以往的練習時間,再加上這種快節奏的進攻方式,他覺得疲累反而是正常的。

不正常的是現在還能保有余力的五虎退。有這樣具有迷惑性的外表,又兼具這樣可怖的體力與武力,單純以忍者的角度去判斷,五虎退堪稱天賦異稟。

上杉謙信已經沒有時間去多想了。

在一開始他還能遊刃有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原本面對五虎退時占據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高速的攻擊同時消耗體力與腦力,他的集中力已經漸漸變弱,優勢已經轉換到了五虎退的手中。

木質的太刀與短刀再度撞在一起,上杉謙信的手依舊很穩,刀身沒有一點要搖晃,但他自己明白,五虎退的力道從刀刃相接的地方傳到他的手上,使得他的虎口都隱隱作痛。而五虎退的眼神依舊清澈無害,出招也恪守著不傷人的原則,中規中矩地朝著肩、身、腿等不致命的方向打去。隨著上杉謙信的狀態下降,他越來越多地捕捉到了上杉家家督的破綻,木質的短刀有幾次都突破了太刀的防禦,因為顧忌著不能傷人,最終又被上杉謙信看準時機逼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