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2/4頁)

酒樓自家經營,店鋪則全部租出去吃租子。

在孝義鎮這個不大的地方,光這兩個進項就足夠周家上下過得舒舒服服的了。

至於他收攏生意後,陸續置辦下來的大片田產,則下了命令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出售。就連每年收上來的佃租,除了自家留下一些吃外,旁的盡數賣去縣城,得來的錢繼續買地。

日復一日,哪怕周老太爺已經過世十多年了,但他當初定下的規矩,卻並沒有因為他的離去而有所改變。

負責田產的管事是周老太爺的心腹幹將,那是連周老爺都沒辦法撬動的人。

那人每年都依著老太爺的叮囑,收上糧食截留下一部分後,盡數賣出換取錢財,遇到合適的田產時,再買入。

周家的田產數量遠比外人想象中的更多,甚至還不止是孝義鎮附近,就連縣城周邊的農莊裏,都是他們家的田產。

這才是周家的根本。

如今,周生生一走了之,除了酒樓和店鋪,卻獨獨沒對田產下手,這相當於是直接將軟肋交到了周老爺手裏。

有田產在,周老爺就不會缺糧食,甚至也不會缺錢。因為家裏沒錢時,賣掉一些糧食換錢那是很正常的事兒,直接去支錢都沒問題的,只要師出有名。

還有一點,不曾賣掉田產,既說明了周生生心裏很在意周老太爺的叮囑,也很在意那些田產……

周老爺思量了很久,幾乎將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他也仔細的想過了,再見到親閨女時,要用什麽表情、什麽語氣說那些綿裏藏針的話,好讓周生生那個死丫頭屈服!

然而,現實太過於殘酷了。

其實他都猜錯了,周生生之所以沒處理那些田產,只有一個原因。

忒麽太麻煩了啊!

古代的田產啊,那是比現在賣房子還煩人。就算是有牙人幫忙的,但正常來說,要脫手大量的田產,要麽斷崖式的降價,不然根本就找不到人接手的。

這就好比,在現在有個人突然想要將手裏的三千套商品房出售……

你只要敢出手,今個兒掛牌明個兒市場就崩了!

對於周生生來說,出售田產的周期性太長了,中間還會遇到各種麻煩事兒,另外周家的田產就沒有一畝地是自家種的,而是全部都賃了出去。

這年頭跟田產相關的事情,那絕對是天大的事兒,都是有契約的。假如要將田產轉賣,之前跟佃農簽的契約咋辦?關鍵田產是一畝兩畝零碎的賃出去的,不像酒樓那樣,可以兩三個酒樓一起打包給其他商戶。

反正就是麻煩吧。

尤其周老太爺不希望子孫後代將田產賣掉,因此他的心腹都是直接將田產以十年為周期賃出去的……

這已經不是一般般的麻煩了,這放在現代就是你要一口氣將三千套已經租出去的商品房一口氣出售,而這些房子還是單個租給人家的,有些可能還會涉及到二房東、三房東,畢竟在古代也有一口氣跟大戶人家租賃一百畝地,然後再分租出去的案例。

真要把這些事情全部搞定,沒個三五年的那是絕不可能的。

省省吧!

站在周老爺的角度,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周生生單純就是怕麻煩怕浪費時間所以才不動那些田產的。

跟什麽祖孫情、往日情懷、懼怕父親等等,沒有一絲一毫的關系。

最重要的是,錢夠了啊!

光是賣掉酒樓和店鋪收攏起來的錢,加上周生生前頭兩年裏掙的錢,算在一起足夠她在府城買地置業重新開始了。

畢竟,她又不是真的跑去府城創業,而是直接從趙閏土手裏接項目幹。

哪怕真的某天錢不湊手了……

趙閏土會借給她的啊!!

不過現在的周生生,已經看不上趙閏土了,她跟盛淩雲搭上了頭,決定等開春以後,天氣轉暖了,把旅遊事業發展到省城那邊,正好盛淩雲會幫她牽線搭橋,認識那些富貴人家的太太小姐。假如差錢了,靠譜的大姑子和不靠譜的外甥女堂哥,她也知道應該選誰。

周生生那叫一個自信滿滿,她幹的也確實很不錯,事業紅紅火火,還跟她的好大兒不同,她是愛情事業雙豐收。

那人哪兒有十全十美的?愛情事業都有了,好大兒也是事業騰飛狀態,那不得去別處找補?

譬如說,親爹和後娘,還有後娘生的弟妹啥的。

周老爺可以說是算計到了一切,獨獨沒算到他閨女那麽能耐。本以為搭上趙家大少爺已經是天方夜譚的事情了,沒想到還有更厲害的。

三郎猛的想起來了:“那個誰……盛家你知道不?省城的盛家,那個盛家家主跟你閨女挺好的,他們家的大小姐也特別喜歡你閨女。還有啊……我還是那句話,最嚇人的就是她把小公爺臭罵了一頓,她罵趙大少爺就算了,怎麽能把人家堂堂鎮國公府的小公爺罵了個狗血淋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