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2/4頁)

“不是仆婦,是隨從,他們晚上湊合住一屋,明個兒一早天亮以後,我就讓他們回鎮上去。生生那丫頭答應會幫我招待的。”

這真不是他們矯情,實在是因為他們仨沒一個人是會趕車的。趙桂枝和幼娘就別指望了,就連二郎都只會趕牛車。馬車什麽的,超綱了,大坳子村一匹馬都沒有的。

而且,他們帶的東西還多,哪怕在孝義鎮卸下了不少,那還有三輛車呢。畢竟,趙桂枝給她這邊的親戚選擇的都是一些便攜帶的貴重東西,而鄉下地頭講究的卻是一個實惠,再一個,她還應江母的要求,帶來了大半車的廉價飾品。

就是那些有韌性的彩線、各種品質一般的珠子、劣質的瑪瑙石珊瑚碎塊等等。

貴是真的不貴,甚至可以說是很廉價了,尤其趙桂枝還不是親自去坊市裏買的,而是讓管家去上遊的供貨商那頭批發來的,批發的數量還多,那是真的便宜。

但這玩意兒不光占地方,它還重啊!

反正,隨從那是必須要有的,哪怕回頭幹完活兒讓他們都去鎮上待著都成。

正說著呢,就有隨從在外頭詢問,東西搬到哪裏。

趙桂枝離家那麽久了,加上三郎還娶了媳婦兒,她是真不知道家裏哪裏有空,只得扭頭看向江母:“娘?”

“知道了!我去安排。”江母也是見過大世面的,在這個普遍最遠只去過廟會或者鎮上的鄉下地頭,江母作為一個連府城都去過的人,這半年裏那是真沒少被人吹捧。

他們這一行人這麽招搖進了村裏,哪怕這會兒天色已經晚了,按說絕大多數人家都在屋裏吃晚飯,但肯定也有人瞧見了。一想到等下就會有人過來了,江母立馬整理了一下發型和衣衫,昂著頭挺著胸,出門安排了。

巧合的是,負責趕路搬運的趙家隨從裏,有好幾個是熟面孔,都認識江母的。

當下,就有那嘴甜的喊著:“給江老夫人請安,老夫人過年好啊!”

哪怕這會兒其實才臘月初,離過年還有大半個月呢,但說這個也是可以的,反正都是好聽的話,江母看著這幾個會來事兒的人就特別高興,心裏真就跟吃了蜜一樣的甜。

更巧的是,就在江母安排人將東西一一卸下車,擡上院壩搬去屋裏時,江大伯娘來了。

一同前來的還有她的幾個兒媳婦。

“哎喲我的娘呀!三弟妹你就變成老夫人了?我的乖乖。”江大伯娘驚呆了。

在今年的秋收前夕,江奶奶和江母是回了村裏,也帶了大包小包的,但因為當時的時間還早,那些隨從將人和東西送到後,很快就離開了。大家的注意力也都放在出門見了大世面漲了大見識的江奶奶和江母身上,因此完全沒注意到隨從的事兒。

可眼下……

不止江大伯娘婆媳幾個來了,過後不久,又有人陸續趕來,都說是湊巧看到了車隊的。還有就是那些不嫌事大的閑漢,挨家挨戶去說的。

要知道,眼下是臘月裏啊!

然而,吃瓜群眾們的心是火熱的,哪怕寒冬臘月裏,也要吃這最新鮮的第一口瓜。

聽到外頭的動靜了,江家其他人也陸續出來了,大嫂薛氏去灶屋裏拿了熱騰騰的茶水,給幾個親戚送過去。三弟媳黃氏顯然還有些沒融入到江家裏,看起來有些畏手畏腳的,見大嫂去了灶屋,忙收拾了桌上的殘羹剩菜,跑去洗碗了。

趙桂枝被江奶奶拽著脫不開身,只能喊幼娘去帶來的東西裏,把糕點拿一些出來待客。

得虧如今是冬日裏啊,絕大多數的糕點都還是能放得住的,當然像一些由趙桂枝折騰出來的西點不太耐放,她就沒帶過來,只帶了各種西式的糖果,譬如說奶糖太妃糖牛軋糖之類的。

這些東西放在上輩子真的不算什麽,甚至趙桂枝做出來的那些,口感上跟品牌糖果也是不能比的。畢竟,那些品牌糖果的配方她又不知道。而她自己更擅長的是素菜葷做,對於甜食一類的東西,只能說愛吃但不擅長。

但趙桂枝還是非常自信!

自信的來源在於,她折騰出來的各種吃食,在府城都大受歡迎。不少富貴人家都派了人來訂購,哪怕趙閏土那個黑心資本家把價格定得特別離譜,依舊是供不應求。

試想想,連府城的人都吃這套,鄉下地頭的淳樸老百姓能不被誘惑嗎?

事實證明,自信雖然有道理,但現場沒人吃。

冬日裏天黑得早,村裏的路又不好,眾人都是按耐不住好奇心過來瞧一瞧,得了幼娘分發出去的小點心和糖果後,略說了幾句話後,就先離開了。當然,他們已經約好了,明個兒一早過來吹牛打屁聊天。

沒走的也有,比如說江大伯娘,還有大堂嫂,以及虎頭的好胖友扁擔和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