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3/4頁)

雖然今個兒已經是初五了,可這廟會原就是一年一次的,再加上正月裏幾乎人人都閑著,比起平日裏的趕集,要熱鬧上不少。

其實他們來得都算晚了,主要是多半人都習慣了趕早集,哪怕是大冬天的,也習慣了天不亮就出門。甚至有些離得遠的,索性一宿沒睡,半夜裏就出門了。當然,那就可不是只為了湊個熱鬧,而是實打實的來做買賣的。

大房雖然也準備擺個攤兒,可他們賣的是糖,加上冬瓜糖好吃又便宜,正月裏逛廟會的孩子也不少,稍微央求一下,當爹娘的總會給買塊糖甜甜嘴的。

不愁賣,當然也就沒必要起那麽早了。

“你想先逛哪頭?”二郎扭頭問趙桂枝,這廟會可不是集市,範圍更大了,攤位也更多了,快中午時還有戲班子過來唱大戲的。

趙桂枝到了這廟會裏,頗有種劉姥姥逛大觀園的感覺。她上輩子打從出生就生活在城市裏,哪怕偶爾會跑去郊外玩,去的也是類似於農家樂的地方。況且,上輩子那會兒,鄉下的廟會很是有名不副實的感覺了。

東瞧瞧西望望,趙桂枝一時間有些拿不定主意,順手就把皮球踢給了幼娘:“幼娘想去哪兒逛?我就是過來湊熱鬧的,也沒想要買啥。”

幼娘小臉紅撲撲的,不知道是因為凍的還是激動的:“我、我想買些布頭和針線。來之前,大嫂讓我幫她帶繡線的,還有她也說……回頭要教我針線。”

江家這邊,江奶奶是不用說了,她就算身子骨還算硬朗,眼睛早就花了。平常幫忙看個火自是沒問題,但針線這玩意兒,她往前二十年就沒再做了。江母則是年輕時候幹多了粗活,那雙手粗糙得要命,以前那是沒轍兒,可自打薛氏進了門,她也不拿針線了。

往下一輩,趙桂枝那是別提了,她的廚藝有多好,針線活兒就有多糟糕。

於是,教導幼娘針線一事,自然而然的交到了薛氏手中。

只是這年頭,針線活兒又有旁的寓意,加上來時路上大伯娘才說了那一通話,幼娘面上頗有些掛不住,超小聲的說了之後,就低著頭不吭聲了。

江二郎也拿這個害羞的妹子沒轍兒,索性媳婦兒沒意見,他就領著人往賣針頭線腦的攤位去了。

廟會跟集市的擺法差不多,一般同類型的攤子都會湊在一起擺。當然,也有極個別的介意周遭都是差不多的攤子,就會特地挪遠一些,可這種情況卻不一定好,往往賣的還沒紮堆的攤子好。

像江二郎就是往紮堆的攤子去的。

幼娘看得極為認真,幾乎是一個攤子一個攤子細細打量的。她自個兒有錢,除了來時江母塞給她的零花錢,她平日裏也有幫薛氏做細棉紗布包,薛氏都是算給她錢的。再就是,薛氏托她買針頭線腦,也是給了錢的,還多給了不少,免得她到時候看到心儀的東西沒錢買。

趙桂枝就有些分神了,她看攤子是只看上頭擺著啥,更多的卻是在看人。

先前,周大姑娘招贅一事,鬧得那叫一個滿城風雨。再算上他們還合力搞了個喜糖禮盒,後續又推出了限量款的紀念禮盒,等到了年前也沒忘推出春節款的特別節日禮盒。

等於說,就這麽個事兒,他們一群人是折騰了個遍兒。

目的當然是為了引出其余的家人。

周大姑娘和小貨郎都是原先的相貌,雖說都年輕了不止三四十歲,可到現在為止,還未出現的只有趙桂枝她媽、她小舅媽和小老弟的未婚妻。

小老弟的未婚妻暫且不說,她雖說認識趙桂枝大舅和大舅媽,那也僅限於認識而已,話都沒說幾句呢,認不出年輕時候的樣貌才是正常的。

但趙桂枝她媽和小舅媽就不同了,她媽就算不認識自家大嫂年輕時候的長相,還能不認識親哥?那是跟自己打小一起長大的親大哥啊!

小舅媽的問題也不大的,跟大舅媽不同,趙桂枝的小舅媽其實是他們家的老街坊。等於說,她是跟趙桂枝的大舅、小舅還有媽媽一起長大的。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最後她嫁給了趙桂枝的小舅。

這樣一個人,還用擔心她認不出來?

結果,他們等了又等,愣是毫無音訊。

趙桂枝猜測,應該就是兩種可能。

要麽,就是沒出現的那幾人最終獲救了。船難事故的獲救率還是很高的,這種可能性估計還不小。

要麽,就是那幾人壓根就不在孝義鎮的範圍內。這年頭的交通、通訊都異常糟心,很多人一輩子都沒出過鎮子範圍。假如不是同一個鎮子,甚至不在一個縣裏,這輩子能見面的可能性就太低太低了。

她最擔心的是,其他人並不像他們這般,穿越不久就遇到了其他親人。假如沒意識到家裏人跟著一起穿過來了,多數人都會選擇在這個陌生的世界裏蟄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