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4頁)

“那你家呢?前頭還說今年蓋屋的,怎麽又沒動靜了?”

這話一出,江母的臉色立馬就不好看了,心說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她原本準備蓋新屋的錢,不是拿去給趙桂枝看大夫抓藥了嗎?

見她面露不悅,旁邊的人很快就打起了哈哈:“一樣啊!蓋新屋不就是為了娶媳婦嗎?這不好媳婦上門了,蓋不蓋新屋又怎樣呢?”

“對對,就是這個意思。你大嫂家蓋了新屋還不知道媳婦兒在哪兒呢,不像你家,沒新屋也能讓媳婦進門!”

江母:……

這算啥?笑話她家蓋不起新屋?

“誰說我家不打算蓋新屋了?這不是先緊著我大嫂那邊的,她家蓋屋,我們家不得去幫忙呢?等今年秋收結束了,我家就蓋新屋!趕在過年前,就能住上新屋了!”

江母脾氣一上來,先不管不顧的說了出來。她本想著,這會兒離秋收還有半年光景呢,到時候誰還會記得這話。

沒曾想,她的好姐妹桂花嬸子卻招手高聲的喚那行人過來:“你們是不是來看地方準備蓋新屋的?我這位老姐姐家也打算蓋新屋,她家今年剛娶了新媳婦,明年還要添丁呢!這不得多蓋兩間屋?”

為首的男子聽了這話,轉身走了過來:“誰家要蓋新屋?”

“她!”

“江老三的婆娘!”

江母目瞪口呆的看著瞬間圍上來的人,艱難的咽了咽口水,本著輸人不輸陣的想法,她梗著脖子道:“對!我家要蓋新屋!你們是石坪村那個石家的人吧?是去給我大嫂家蓋屋子的?那你們先去那邊,我家不著急。”

“一起去吧,到那邊再詳細說。”

騎虎難下的江母,只能跟著石家這幫人走了。

一起走的還有她的老姐妹桂花嬸子,以及一群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村民。

大伯娘見他們過來還驚訝呢,不過還是先領著人去看了地方,同時也詳細的說了自己的想法。

她是準備蓋兩間新屋,那也不能只蓋新屋。因此,她決定趁著這個機會,順便也將其他舊屋子修繕一遍。尤其是後院的豬圈,已經蓋了幾十年了,豬不像人那麽愛惜東西,有幾處都已經損壞了,只能用別的東西遮蓋一下。機會難得,大伯娘打算把豬圈也給翻新一下。

石家那幾人跟著大伯娘仔細的看了一圈,確定了要蓋新屋的位置大小,當然還有具體的要求,像是要石墻瓦屋還是磚瓦房,或者不用瓦片,直接用稻草頂,那樣能省下不少錢。

再就是像門窗啊,裏頭的柱子啊,要不要再打兩件新的家舍,屋裏是打一張床,還是搭個土炕等等,都是需要仔細商量的。

他們這一帶地處南北交界處,有人睡床也有人習慣了炕。區分床和炕的,倒不是什麽生活習慣,而是要看家裏的經濟條件和具體的人口。

一般來說,有錢且人口不多的都用床,而要是家裏人特別多,兄弟七八個的那種,盤個土炕是再方便不過的。

大伯娘說得仔細,對方也記得仔細。

石家一行人中為首的那個,拿了個小本子,又用炭條在上面邊寫邊畫著。等說完了要蓋的兩間新屋的具體情況後,大伯娘又詳細的講述了修繕、翻新的部分,著重強調了後院的豬圈。

人家在忙活呢,江母當然不會擠上去插隊,但她身邊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老姐妹,卻是紛紛向她提出各種建議來。

這個說,你家得蓋三間屋,沒的說大郎兩口子住著兩間東屋,卻只給二郎兩口子一間屋的,當娘的怎麽能那麽偏心呢?

那個說,三郎也不小了,一樣都是當娘的,看人家豐收她娘多著急呢,你也該給三郎尋摸起來了。

還有人提到了虎頭,那可是長孫啊!不得早早的打算起來了?

江母仿佛被人架在火上烤一般,很想跟她們大吵一架,但人家句句都在理,還是為她考慮的,她就算再潑辣,也不能直接跟這麽多人懟起來。

等大伯娘那邊,把豬圈的事兒也都說清楚並且帶看過了,石家的人終於過來跟她搭話了。

大伯娘還納悶呢:“弟妹啊,你先前不是說,蓋新屋的事情要緩緩嗎?我看二郎媳婦也不是那種會挑剔屋子的人,咋了?還是三郎的親事有著落了?”

她不說這話還好,一說這話,旁邊的大堂嫂差點兒沒急得上房:“啥?三郎的親事說好了?說的是哪家的姑娘?哎喲,我的豐收喲,你比三郎還大了半歲,你咋就沒娶著媳婦呢!”

這年頭,當侄兒的年紀比叔叔大的事兒,時有發生。像豐收比三郎大半歲還算尋常的,有些大家族裏,長房的長孫比後頭幾房的兒子大個十幾二十歲的都有!

江母黑著臉糾結:“沒給三郎說親!二郎今年才剛成親呢,我急啥?蓋新屋是本來就打算好的,不過還是先緊著大嫂你。我尋思著,等秋收過後,再蓋屋。也蓋兩間,東西屋各添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