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2/4頁)

現在,她知道了:“在碼頭扛大包?爹也一起?”

“是啊,爹年輕時候力氣也大了,現在就有些不太能幹了。好在大郎力氣大,他十歲就開始跟爹一起去碼頭上幹活了,刨去吃喝,他倆一天能攢下差不多一百文錢。一年幹上半年,能攢下十貫錢呢!”

薛氏算起賬來,那叫一個眉飛色舞,也不忙著扒竹筍了,掰著手指頭笑得滿臉放光。

她高興的道:“咱家後院養了兩頭豬,養得可精心了,到年底出欄,撇開自家留下的那些肉,剩下的能賣七八貫錢。雞賣不上價,一般都是自家吃了的,雞蛋可以攢下來去換鹽巴,地裏頭的蔬菜一家子夠吃了。糧食多半是吃一半賣一半的,好年景的時候光是賣糧食就能攢下三貫錢,這還是咱們家人人都吃飽了。要是像我娘家那樣,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攢下五貫錢不成問題。”

江家是鄉下地頭的富裕人家,七間大屋十幾畝良田,屋後養著豬屋前喂著雞,家裏勞動力又多,要不是因為供著兩個讀書人,日子絕對會更好過的。

趙桂枝剛進門一個月,對於家裏的財務狀況,自是兩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的。

等聽了薛氏的一席話後,她大概的算了下。

因為不知道二郎和三郎的念書開銷是多少,這個先不算在內,單把家裏人吃喝用度刨去,田裏的出產能得三貫錢,兩頭豬能賣七八貫錢,還有就是江父和大郎打零工賺來的十貫錢。

乍一看,田裏的出產好像不多,但因為解決了家裏所有人的口糧問題,像二郎先前在鎮學念書,每次回家都會帶一些糧食過去。這次是沒拿,可那是因為沒過幾天,江父和大郎就要送三郎去鎮學,糧食是一並帶過去的。

因此,田間出產其實還挺多的,只是刨去全家人的吃喝嚼用後,才顯得沒那麽多。

養豬的話,因為小豬崽是需要本錢的,還會扣掉一些。

這麽算下來,不考慮二郎、三郎的讀書開銷,江家每年能積攢下將近二十貫錢。

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

地裏的收成那是完全看天意的,風調雨順時,老莊稼把式能比尋常人多收一些糧食,可假如碰上壞年景,再能耐的莊稼漢子都沒法跟老天爺作對。

打零工這種事情更是看運氣了,還是吃年紀的活兒,一旦年邁體弱,這活兒立馬就不能幹了。況且,就算趙桂枝上輩子沒怎麽接觸過重體力勞動者,也清楚的知道,仗著年輕嚴重耗損身體的危害有多大。

還有院後的兩頭豬,這年頭的豬可不是她上輩子改良後的品種豬,一般的豬養一年都是沒法出欄的,基本上得養一年半左右。當然,要是喂得多喂得勤,也就是薛氏所說的,養得精細,還是可以趕一趕的。但這樣養豬人就會非常辛苦。

……

趙桂枝頭一次清晰的明白了,古代的勞動人民過得有多苦。

甚至於,江家這個生活水平都是很好的了!

“如果……我是說如果,那些家裏沒有地的人,要怎麽過活啊?”趙桂枝眉頭緊鎖,她想不來這樣的情況。

薛氏驚訝的看了她一眼,不過想起她先前溺水時迷了心智,也就沒啥好奇怪的了,只答道:“那還能怎麽過活?賃了地主家的田,給人種地唄。不過那樣的話,交了地租剩下的就剛夠糊口的了。要是攤上壞年景,怕是連糊口都難了。你要知道,只要地是自家的,除非是遇上十幾年難得一遇的特大災害,一般來說,地裏收成就算不好,還是夠一家子嚼用的了。”

顆粒無收這種事情是很難遇到的,當然那種特別風調雨順,大豐收的年景也一樣難以碰到。

在絕大多數的年裏,都是不好不壞的。收成肯定是有的,也夠一家人吃喝,區別只在於能攢下多少來而已。

趙桂枝又問:“那要是家裏沒地,也沒啥積攢,卻又碰上了壞年景,然後家裏有個什麽閃失,像病了,受傷了這些意外,或者孩子多年紀還小。這樣的人家怎麽過日子?”

“賣兒賣女唄。”薛氏一臉的不以為然,“我娘家那個村子,每年都會有人牙子來村裏收人。我有個堂姐就是被家裏人賣了的,不過她運氣好,賣到了鎮上的有錢人家,等年紀大了,就嫁給了家裏的門房。對了,她前些年生了個兒子,特別機靈聰明,叫主家看上了,喊去給小少爺當書僮。我伯娘說啊,她可算是熬出頭了。”

趙桂枝感覺無法想象。

她就很慶幸,自己至少是個自由身,哪怕嫁了人,江家是個厚道人家,待兒媳婦也是很好的。萬一要是……

那畫面太慘了,她還是對自己好一點吧。

“對了,桂枝你回頭做了泡椒春筍,能多給我一份嗎?我拿去給扁擔娘,他們家幫我接送虎頭,我想送份禮。”薛氏有些不大好意思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