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4頁)

及至小零食做好了,仨只饞嘴娃兒也已經眼巴巴的蹲在灶屋外面等待許久了,趙桂枝還是沒想出答案來。

她索性就不想了,等剛出鍋的小零食稍微放涼了一些,就分裝好了拿給饞嘴娃兒。

也是分裝的時候她才發現家裏沒有油紙包,之前給江奶奶的那些,是在豆腐坊做的,虞三娘幫她包起來的。不過也沒啥,雖然沒有油紙包,但家裏有先前江父編好的小籮筐,本來是拿給虎頭玩的,現在就臨時借用一下。

小籮筐也就粗瓷大碗那般大小,哪怕全裝好了,也就小半斤左右。

趙桂枝給除了虎頭之外的兩個孩子一人一個,還順口問道:“你倆誰叫扁擔,誰叫板凳?”

“二堂嬸,我是扁擔,他是板凳。”扁擔接過裝了零嘴的小籮筐,很艱難的咽了咽口水,先回答了趙桂枝的問題,而後又道了謝,這才小心翼翼的往嘴裏送了一塊。

再看板凳,已經呼啦啦的吃了好幾口,嘴巴鼓起來了,看起來像極了小倉鼠。

趙桂枝更喜歡能說會道的扁擔一些,不過她也沒說什麽,摸了摸扁擔的小腦袋,讓他們都去玩兒。

再然後,她就對上了虎頭那飽含著熱淚的雙眼。

啊這……

“虎頭,真不是二嬸不給你吃,你自己摸摸你這嘴,都腫成這樣了,還能吃東西嗎?”

見虎頭一臉要哭不哭的表情,趙桂枝也很是頭疼。

其實她知道最正確的做法是將零食一分為三,把其中的兩份給扁擔和板凳,剩下的一份幫虎頭保管著。這樣一來,虎頭就算暫時吃不到嘴裏,至少能看到屬於他的那一份。

但問題是,在沒有防腐劑的年代,再說眼下這天氣還是一日熱過一日的,搞不好沒等虎頭的嘴巴好了,零食先餿了。

“虎頭乖,等你嘴好了……”接下來的話,趙桂枝感覺她都不用說了,因為虎頭已經聽過好幾遍了。

大概是因為這孩子太倒黴了,連薛氏都這是嘀咕了幾句,當面都沒忍心罵他。

最慘的是什麽呢?是當天傍晚時分,大伯娘上門了。

一上院壩,大伯娘就嚷嚷開了:“二郎媳婦!你這兩天有空不?幫我來掌勺回門席面成不?”

她還不是空手來的,而是抱了個壇子過來。

江母一看到那壇子就兩眼放光,搶在趙桂枝之前,一口答應了下來:“成!”

“你答應管啥用?我又不指望你幫我掌勺,你做的飯菜,還沒我好。”大伯娘半點兒面子都不給江母,倒是將懷裏的壇子塞給了她,“喏,你要的幹辣椒,還說過兩天得空了去我那兒磨成辣椒粉。那今個兒下午二郎走了,過兩日吃過席面,三弟和大郎也要出門,你指望誰給你磨?”

“指望大嫂您呐!”江母滿臉堆笑的將壇子暫時放在堂屋的角落裏,“不就是掌勺嗎?沒問題,你打算請幾個人?”

“就是我家姑爺,再算上咱們兩家人。”

趙桂枝稍稍松了一口氣,那這樣的話,人就不算多,她應該忙得過來。

薛氏看出了她的擔心,低聲說:“我會幫你的,還有堂嫂她們。”

堂嫂……

想起堂嫂就想起自己被拜托做媒的事情,趙桂枝差點兒沒繃住。

這算什麽?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不知道她媽知道後,會不會感到很欣慰。應該會的吧?她媽要是知道家裏的兩個老大難都嫁出去禍害別人家了,一準兒會很欣慰的。

回門席面倒是沒什麽,趙桂枝很熱衷於做飯菜。況且,江父兄弟五人,只有大房和他們三房仍留在大坳子村,於情於理都是要幫忙的。

大伯娘就是順道送個東西,再支會一聲的,沒多久她就離開了。

其他人都是一副平靜的模樣,只有虎頭承受了他所不該承受的痛苦。

他悄悄的問薛氏:“娘,大奶奶家又要吃席?”

“你秀娘姑姑明個兒或者後天會回一趟娘家,到時候……噢,你不能吃席,也沒啥的,回頭讓你小姑姑早間多煮一些白粥,留著給你當午飯吃。”

一席話下去,虎頭當場自閉。

回門席沒有出嫁席面那麽隆重,也不會廣邀親朋好友。加上好多女眷都是留在灶屋裏幫忙的,因此最終定下來的,只有兩桌。

趙桂枝應大家的強烈要求,又做了兩大盆的麻辣火鍋味兒素肉串。還不止呢,她覺得既然大家那麽喜歡這個味兒,上次席面結束後,居然還有人把吃剩下的底料搬回了家,這次她幹脆往裏面添了不少東西。

也不要竹簽子了,素肉切成大塊的,又往裏頭加了老豆腐、豆腐幹、豆腐皮,以及在出鍋之前,燙了一些蔬菜放在裏面。

簡易版的麻辣燙出鍋啦!

除了這道“大菜”之外,趙桂枝又做了一大鍋的菌菇雞湯。這菌菇自然是少不了的,雞肉也放了,但並不多。好在她自有法子,將一鍋原本沒幾塊雞肉的雞湯,燉得是鮮味十足,好喝得能將舌頭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