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補更)

關於邢遠志的這個邀請,最初就連遊雲也十分驚訝。

田徑國家隊是有專門的研究團隊的,有專門的科研部門學者、研究人員在針對各種運動員的技術調整、身體狀態進行單獨的建模研究。

而運動員的側跑視頻,包括起跑、加速階段、途中跑階段的各種側方影像研究,國外早已經有專門的運動分析系統,可以細化到運動員的起跑反應耗時、起跑準備姿態還有不同階段的跑姿分析糾正。

國家隊方面早已經引進了這個系統,國家隊的正式隊員,就比如冼望星,早在這之前就已經用上了這個系統,他的每個調整階段,調整後的姿態矯正效果,都有專門經由這個系統做過相關分析。

至於國家隊冬訓期間的成員,目前也是按照每兩周為單位,會進行專門的跑姿影像錄制,輸出的系統分析影響,最終同樣會由國家隊內的教練組成員共同討論,最終討論結果會匯總到負責指定選手的教練手中,以備作為下一階段的訓練依據。

在有這些科學論據的情況下,單獨邀請蘇謙去看側跑視頻,哪怕遊雲確實親眼見識過蘇謙在這種觀察能力上的絕對天賦,但仍舊覺得十分地不可思議。

直到邢遠志親自跟他聊過之後,他才知道,起源還是在蘇謙自己身上。

國少隊集訓期間,國少隊的教練帶著集訓的一群U18的小孩兒研究側跑視頻,當時的目的是提升U18的選手在短跑技術上的意識認知。

當時負責授課的教練也是看蘇謙似乎沒有認證聽講,所以才意外點到蘇謙復述課程中的內容,但最終蘇謙復述出的有關冼望星的側跑視頻細節分析,確實驚到了負責講課的教練。

後來,由那位教練回顧整理出的蘇謙的評價細節,被汪亮遞到了邢遠志的手上,再之後,這小半年時間裏,邢遠志的團隊在分析論證後,也確實在這次冼望星的冬訓訓練中對冼望星的訓練項目做了細節的調整。

至於調整的結果,可以說成效斐然。

在有了明確的成效後,是冼望星提出的——既然蘇謙有這個能力,那為什麽不試著讓他看看其他人的側跑視頻?或許能夠有更多的驚喜。

邢遠志也不是腦子僵化聽不進意見的老頑固,畢竟蘇謙此前提出的幾個與冼望星技術相關的關鍵點,確實已經有了成果。

既然有效果,那讓蘇謙來看看其它的側跑視頻,唯一會耽誤的大約就是蘇謙一兩天的訓練時間,所以才有了這一次的邀請。

至於作為被邀請人的蘇謙,他自己卻並沒有考慮太多,在聽過遊雲的安排後,他就乖乖點頭表示知道了。

這個國家隊內部側跑視頻分析會,被定在了每天下午5點到晚8點之間。

倒也不只是蘇謙,有空的短跑組教練都會一同到指定的會議室共同觀看視頻,並單獨分析。

第二天下午5點,蘇謙已經提前完成了自己的當日訓練,跟著遊雲到了會議室。

能容納三五十人的會議室,這會兒坐了十來位教練,短跑100、200和400米的各組教練都有。

在蘇謙跟著遊雲進了會議室後,這些教練也挺好奇地看了蘇謙一眼,都是挺友善的目光,不過也大多帶點好奇。

蘇謙的膽子挺大,任由教練們看,看到認識的教練也會笑嘻嘻地打個招呼。

邱明鑫和田文瀚也在會議室裏,看到蘇謙都笑了笑。

不多久,邢遠志也到了,會議室裏人基本也就齊了。

這是首日的分析會,短跑組的教練就到得比較齊全一點,不過邢遠志也並沒有階級說點什麽,只是看人都到齊了之後,就示意助手開始播放側跑視頻。

待放映的側跑視頻都是根據不同項目的選手和同一選手不同周期的視頻做了簡單分類的。

首日的分析會中,主要是100米短跑這個項目的冬訓參訓選手。

以冼望星為首,然後依順序是劉威、郭照臨、祁偉、周一鳴、陳良、姜文澤,末了還有蘇謙的側跑視頻也在其中。

如果是一般選手,跟一群教練坐在會議室裏搞側跑視頻分析,大概腦袋都要麻了,特別是其中還有自己的視頻在內,就很尷尬。

但蘇謙對這個卻完全適應良好。

就不說他在夢境空間裏,他家魔鬼教練蘇白日常就會對他隨機提問這些問題,就是現實裏,他每次開直播嗶嗶的時候,直播間裏的觀眾也不會比分析會現場的教練人數要少。

從會議室中的助理按照邢遠志要求的編號,逐個循環播放選手的側跑視頻起,會議室裏就進入了極度安靜的狀態之中。

蘇謙專注地看著投影屏幕上的每一個視頻影像——為了單純獲得教練們更純粹的直觀反應,本次投放的影像都沒有經過運動分析系統的檢測與標記,這些視頻唯一的處理是,播放時,會分別以0.25倍速、0.5倍速與原始倍速進行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