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李非三問

正如李非教訓自家蠢兒子時說的一樣,他的姿態擺得可謂十足,哪怕趙和是個再挑剔的人,此時也不禁對他發出無聲的贊嘆。

想想看,這位深深一拜的是誰。

當今法家的大宗師,家族隨著大秦興旺發達了近兩百年的大官僚,曾經歷任四朝天子的老臣子,烈武帝遺命五輔唯一尚存者……就算拋開這些全部不說,單說當初趙和貧微之時,他便敏銳地覺察到趙和所代表的“勢”,而數次向趙和示好,特別是在嬴吉以趙和的真實身份登上帝位,而趙和自己卻在出了一番死力之後卻片瓦無存之時,他便向趙和提醒,要他去西域去——當趙和在西域見到張衡之時,他便明白其真正含意,其實就是指點和暗示,他若想要尋找到自己的真正身份,唯有去西域找張衡。

這麽一位思慮深遠之人,甚至連大將軍曹猛的死也是他順水推舟推波助瀾的結果,如今恭恭敬敬拜在趙和面前,不顧白發蒼蒼,不顧顏面尊嚴,這姿態擺得難道還不足嗎?

但正是他擺得這麽足,趙和心中反而在第一時間做出了決定。

此人不可以使之居高位!

若是將此人放置在高位之上,憑借的心術權謀,誰知道他還會玩出什麽樣的花樣來?

故此,趙和在稍稍一愣之後,忙將李非扶起。

“李公何必如此多禮,論公,李公是前輩,我是晚輩,論私,李公是長者,我是後進,無論如何也不能當李公這樣的禮啊。”

李非倒沒有矯情,被他輕輕一扶,便站直起來。

然後李非就開始正適打量趙和了。

兩人其實也有些年頭未見,從趙和去西域起,轉眼便是數年過去了。

第一次見到趙和時,那還是一個瘦瘦的少年,但從彼時的事情當中,李非就看到了這個少年瘦小身軀之中暗藏的決心與勇氣。事實上這麽多年來,哪怕不以勝負而論,在李非看來,烈武帝的子孫當中,也唯有趙和身中暗藏的決心與勇氣可以與烈武帝相提並論。

不,比烈武帝更為強大。

與他相比,嬴祝也好,嬴吉也好,都等而次之了。

“昔時上官鴻老兒尚在時,老朽曾與他有過一次密談,時間就是去年年底,彼時他身體已經多病,開始考慮身後之事了。”李非感嘆道:“他於老朽說,曹猛並無反意,但曹氏必有反心,他若尚在,曹氏反心可制之,他若不存,老朽若不能先行下手,便應當早日請辭,以養天年。老朽身蒙秦恩,又有一腔抱負,偏偏子孫皆不爭氣,故此彼時謝楠來尋時,老朽為其說動,暗謀曹猛。”

他是將自己加入嬴吉一邊圖謀曹猛的事情先解釋清楚來,因為李非很明白,圖謀曹猛這一件事情上,他們在趙和心中是失分了的。倒不是趙和喜歡曹猛,李非相信,若是趙和有機會,同樣也會除去曹猛,但問題是,曹猛死的時間不對,死後善後工作更是沒有做好,這讓趙和異常生氣。

就算是臟活,也應當做得漂亮一點,不要留下那麽多後患。

“李公乃是法家,法家豈可因有心而論罪耶?只有惡心,而無壞跡,不足罪也。”對這個問題,趙和果然表示了不滿,“上官鴻老病昏聵,李公卻聰明強健,李公以此說我,實是敷衍!”

趙和的指責沒有讓李非畏懼,他心裏甚至暗暗松了口氣。

兩人言談之中,其實已經相互探了底,也相互表露了一些心意。比如趙和不以“太尉”稱李非,其實就是暗示他,新的朝廷中沒有他的位置。而李非則以上官鴻的遺言相對,則是暗示趙和,他是唯一還活著的五輔,如果趙和需要什麽政治正確,比如說烈武帝有什麽遺旨或者曹猛、上官鴻有什麽非名,那就需要李非進行合作。趙和沒有接這個茬,反而指責他誅殺曹猛時只論心意而不看實際,這是不符合法家學說的行為,則是暗示他,若是法家想要在新朝廷中有一個好位置,他李非還是最好乖乖合作為妙。

象他們這樣的人在一起談話,莫說一句話,甚至一個腔調一次停頓,都暗藏著深意。李非自己是積年官員,在官場上打拼這麽多年,自然是輕車熟路,而趙和也能勉強跟得上他的節奏,甚至還能夠盡力爭取主動,僅這一點,李非就再次確定,趙和是遠勝過嬴祝與嬴吉了。

“如今想來,此確實是老朽之罪,今日來見護國公,也正是為此請罪。”在相互試探之後,李非很真誠地向趙和認罪。

這句話還是有深意,他等於是通過向趙和認罪的方式,將刀子遞給趙和:我的罪狀已經在你手中,你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我了,若是我有不讓你滿意之處,你自可以憑此罪狀殺我。

“事關國家社稷,罪非一人可定,此事暫且放下,容後再議。”趙和也很高興地接過這柄刀。李非認為,趙和的意思是當什麽時候他不滿意了,就可以來議李非之罪了。他覺得誅曹猛之事暫告一段落,也算是對此前鹹陽城發生的變亂的一種了結,接下來兩人要說的,才是真正正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