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重振河山(31)(第5/5頁)

上面歪歪扭扭繡著一個“寧”字。

這是他們突擊隊的隊長。

他們上前線之前,隊長囑咐說,如果他死了,把他的東西拿給他妹妹。

他妹妹叫寧馥,就在戰地醫院。

寧馥後腦受到的那一下撞擊似乎正在顯現它的威力。

她注視著那塊破布。

那是她親哥哥。

這具身體的哥哥。

寧馥按了按額頭,顱內的劇痛似乎正在散去。

太多畫面充斥在她腦海裏。

她只由本能支配著自己的動作,接過那片軍裝的殘片,然後下意識地,將它按在胸前。

小王他們的遺體會被運送回國內安葬。

寧馥將那片染血的軍裝交給了其中一名負責的同志。

她很清晰地說出了他們家鄉的地址,以及父母的名字。隨同那血衣附上的,還有她一直帶在身上,已經殺死過許多敵人,也保護了自己許多次的匕首。

那是原主在偷偷離開家時,隨身攜帶的唯一一件“行李”。

“和我爹娘說,我哥在戰場上死的,是個英雄。”

戰爭奪走了他們的孩子,這樣的創痛,是無論怎樣的榮譽、怎樣的光環都難以彌補的。

但這是她唯一能做的。

他們的孩子,沒有貪生,沒有怯戰。

他們的孩子,是為國而死,為億萬萬中華的同胞,為無數父母、姊妹、弟兄、孩童而死。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在戰場上,也許只是一場戰役、一個上午、一個短暫的瞬間,就會有很多很多人死去。

有的人永遠都無法回到故鄉,有的人連名字都沒辦法留下。

可至少,寧馥想讓原身的父母知道,他們的孩子們,是為著重於泰山的意義而死的。

那負責的同志鄭重地應下了她的前一個要求,但拿著手中的短刀還是有些為難,“這不好吧……”

這位中年幹部勸她,“年紀輕輕的,你還在後方呢,別幹這麽不吉利的事,這是要讓你爹娘心疼死呀!”

他的話很樸實。

——哪有人活蹦亂跳的,就把自己隨身的物件兒托回家裏去?就好像在提前送回遺物,詛咒自己一樣,哪哪都透出一股不詳的意味。

寧馥笑笑。

只央求他,“您就幫我這個忙吧!”

中年幹部對上她的眼睛,沉默了一會兒,最終點了點頭。

這個顯然還不到十八歲的女孩子,談及生死,卻已經有了讓人無言以對的,歷盡千帆的平靜。

她的笑容坦然,語氣真誠。

話不說盡,卻讓人了解,她早已有必死的決心。

中年幹部小心翼翼地將寧馥托付給他的兩件物品收起來。

每個人都有他的使命。

而他的,就是不辜負這些為祖國拼盡最後一滴血的人。

說是英雄,可誰又不是正當青春,本該有大把的好年華?!

沒有太多的時間敘話,運送烈士遺體的車就要啟程了。

沒有送行的儀式,沒有鳴笛或者鳴槍的致禮。

那輛蒙著墨綠色篷布的軍卡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駛上了歸鄉之路。

“唱首歌送一送吧。”院長說。

“再見吧媽媽再見吧媽媽

軍號已吹響鋼槍已擦亮

行裝已背好部隊要出發……”

寧馥唱的這首歌叫做《再見吧媽媽》。

不悲壯,也不激昂,婉轉悠揚。

這本該是首送戰士出征的歌,現在,卻成了送他們回還故鄉的安魂曲。

“……你不要悄悄地流淚

你不要把兒牽掛

當我從戰場上凱旋歸來

再來看望親愛的媽媽……”

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