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賺錢是硬道理

祝明芳的家住在江南舊城區, 祖居的一處老房子,是典型的“枕河人家”。二層粉墻黛瓦的小樓臨水而築,依巷而建, 輕巧古樸的小院安閑幽靜,院子裏一棵很大的香樟樹,門前幾株月季花都開了。

這樣的房子太讓人喜歡了。

想想接下來要在這兒住上一個月,並且可能她以後來江南市都會住在這裏,馮妙就覺得挺愜意的。

南方像這樣的房屋, 一樓潮濕大都不住人, 祝明芳把馮妙安置在二樓她女兒出嫁前的房間裏,推窗就是河, 偶爾還有烏篷船晃晃悠悠搖過去。

祝明芳的一兒一女早已經成年了,兒子在省城工作, 女兒已經出嫁了,家中就他們夫妻倆, 祝明芳的愛人何樹勇還沒退休, 每天上班, 家裏便總是安安靜靜的。何樹勇是個公交車司機,長著一副關東大漢的形象體格, 夫妻兩個放在一起似乎特別不搭,然而兩人相處卻十分默契和諧, 看得出夫妻感情卻極好。

這跟馮妙想象的出入實在有點大,潛意識中她以為,祝明芳的丈夫應該是個江南文人之類的形象呢。

馮妙來了沒兩天,邱小嬋就提著行李來了, 說要搬來跟她一起住。

“怎麽回事, 小嬋, 我這裏可不要你。”祝明芳一聽就問,“跟家裏惹氣了?”

“哪裏是光惹氣。”邱小嬋一屁股坐在院裏的竹椅上,氣鼓鼓說道,“你說我怎麽就攤上這樣的慫男人,祝老師要開繡坊,何叔就二話不說支持她,都聽她的,馮妙姐那邊就更不用說了,姐夫一把手就能給她籌集十萬塊,你說我家的慫男人不支持我也就罷了,婆婆和小姑子還合起夥來數落我,一家子給我臉色看。”

“我都退休了,你馮妙姐她還在讀書,將來有那麽好的前途,也不會光指望我們這個小繡坊,你是要直接辭掉國營工藝廠的工作來跟我們幹,那能一樣嗎,你家裏阻攔是肯定的。”祝明芳和緩笑道,“小嬋,你還是聽我的,先不辭職,別激化家庭矛盾,有空你就過來幫忙,等我們這邊幹起來,真能掙錢了,你再辭職也不晚。”

祝明芳拍拍邱小嬋說,“聽我的,趕緊回去吧,家裏還有孩子呢。”

“我不走,你們都不知道,有事情就說事情嘛,憑什麽一家子給我臉色看。我婆婆還說他們一家子都是鐵飯碗,我辭職賣繡品丟他們家的人,指著我鼻子數落我,我靠自己的手藝掙錢怎麽丟人了?一家子不支持還欺負我,這日子我不過了。”

邱小嬋氣得難受,放下行李便跟馮妙和祝明芳一起去她們租來開繡坊的地方去忙碌,晚上回來時她丈夫來了,陪了些好話把她接回去了。

然而邱小嬋還是沒能辭職,第二天下班來幫忙,說婆婆把她娘家父母搬來了,別說出錢入股,幹都不許幹,婆家娘家四個老頭老太一起阻攔她辭職。

邱小嬋就很無奈。

一個人站的高度決定了他能看多遠,像方冀南,他那麽支持馮妙可不見得就只是為了支持媳婦兒,他那是看準了能掙錢,認定這個事業能做起來。

其實在馮妙來之前,祝明芳的繡坊雖然還沒正經開起來,就已經組織一部分熟練的繡娘開始做這個事情了,但是因為零散加工,她們的繡品就只能賣給商貿公司收購,被隨意壓價,並且訂單也不穩定,繡出來的繡品還不一定符合要求,未必有人收購,所以祝明芳才決定自己開繡坊,用她的資質名望來接外貿訂單。

馮妙帶來的36張清宮團扇的復制圖案,祝明芳一看就驚喜極了,怕步子一下子邁得太大來不了 ,祝明芳決定先把其中12張復制出來,推出一組“清宮扇”系列產品,並立刻安排頂好的人手繡制樣品。

馮妙畢竟不是本地人,地方就不熟悉,開繡坊跑手續、找政策之類的事情她不熟悉,做她最擅長的,在江南市住了二十幾天,她的時間主要就用來指點培訓那些繡娘了。

最初祝明芳招收來的繡娘基本都是熟手,年紀大部分在四五十歲,包括幾個跟她一樣退休的刺繡工藝廠工人,馮妙需要做的,就是嚴格統一產品標準,把控產品質量。

這個她在行,且不說上一世司制房出品的標準,就說雙面繡復制小組184塊成品,沒有一塊是不符合要求、退回來重做的。

起初一群“我刺繡幾十年了”的老繡娘,到了馮妙手裏沒有兩天,便都知道祝明芳請來的這位馮技術員不光是大半個老板,還有一手絕佳的刺繡手藝,讓人不得不服,她繡活好,甚至比祝明芳還好,手藝人服這個。

於是一個個像當初的雙面繡復制小組一樣,從最基本的練習開始,馮妙每次一個星期,用了四個星期時間,先後四期“培訓班”,給他們繡坊培訓了一批熟練掌握故宮排針雙面繡的繡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