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年代文中棒打鴛鴦(05)(第4/6頁)

郭正明一米七左右,不胖不瘦,在收購站工作,有些油水,家裏的日子過得不錯。

“還不錯,正明小子,你坐會兒。”老爺子招呼著郭正明坐堂屋靠墻的火塘邊。

火塘裏,大火熊熊燃燒,幹柴燒的噼裏啪啦的作響。火塘上方的屋梁上,掛的滿滿當當的臘貨,還有兩層的竹篦子,竹篦子裏是臘豆腐,臘豆渣。邊上還有臘大腸,臘豬腳臘豬肚等等。不經意朝上望的郭正明,心中一驚。

“嚯,宋叔,家裏的日子過得不錯啊。都是臘貨。”郭正明壓住心裏的疑問,以玩笑的形式問道。

老爺子“憨憨”的笑,“最近兩年日子過得還行,今年三福家的,養了四頭豬,自家殺了一頭留了一半。還有一半都換了糧食棉花。”

望了一眼外面的人群,接著說,“三福家的,沒有別的大本事。養豬養的好,家裏的四頭豬,頭頭都養的白白胖胖。交完任務豬,還能掙不少。你小子可不能壓我們的價。你與三福打小就在一起讀書,關系好。”

“那不會,我按照最高標準的價給。你老就放心吧,我做不到幫扶三福留下的孤兒寡母,那也不會欺負他們。”郭正明是隔壁村的,小時候讀學可是在鳳凰村讀的,還是讀的私塾。高小是後來解放以後才有的。

“我帶你去瞧瞧那些豬。”老爺子帶著郭正明出去豬欄屋瞧。

豬欄屋那邊,村裏的豬倌也在那,在一邊與抓豬的宋家人吹牛,“三福家的去抓豬,我就說,全村的豬養的最好的一定是三福家。

現瞧瞧,還真是,每一頭都是二百多斤,嘖嘖嘖,這豬咋樣的?要是開年就抓的豬崽,不得有三百多斤啊?”

臉上全是艷羨,他家除了母豬,也有養任務豬一共養了兩頭豬,一頭任務一頭自家的。

他家的任務豬早就交了,自家的那頭也賣了。

宋大福在一邊看著兒子侄子們抓豬,從耳朵上拿下來自己卷的一根煙,點燃,與豬倌說,“今年三福家裏,算是翻了身。明年蓋房的錢算是掙了出來。”

“那可不止,我看後屋檐下都是木梁。這個不花錢,蓋屋,你們兩兄弟帶著一群孩子已經打了土磚出來,就買買瓦,做做門,能花多少錢?

清東結婚,還沒影。最早也得明年年底,到時候三福家的再養幾頭豬,玻璃窗都能安上。”

豬倌笑的說道。

“嗯,確實,花錢的大頭就是瓦片,窗戶,門,蓋屋時的吃嚼 。家裏的物件也不急,慢慢置辦就是。”宋大福早聽親爹說了,三弟妹打算全部用玻璃窗。

蓋屋的時候,人工基本不花錢,都是關系好的人家前來幫忙,但一日三餐得主人家做。

“那能花多少錢,我看啊,你最好勸三福家的,既然要蓋就蓋青磚瓦房。以後多省事,拉點饑荒欠些賬怕什麽,她養豬養的好,一年還不出來還兩年三年,省的土磚房過些年以後要扒掉最後還得蓋青磚瓦房。”

不得不說豬倌的話,說到了嘉敏的心裏。

老爺子正好聽見了,接過話頭說,“說得好,我與老三家的說說。也許真的蓋青磚瓦房。拉點饑荒也不要緊,多還幾年就是。”

老爺子是知道三兒媳手中應該有很多的錢,從家裏的雞蛋從不賣就能知曉。

正好借豬倌的話說,以後也能對外面的人說。今天聽到的這番話的村民就有不少還有收購站的人。

邊上的一位村民,望一眼宋大福宋二福兄弟倆,然後說道,“青磚瓦房是貴,不過要是以後有本事掙到錢,現在又能借到錢,那蓋就蓋。咱奔一輩子不就是奔座好屋與兒孫孝順嗎?”

“對對對。”

他的話說到許多人的心坎上,可不是,奔一輩子奔的就是一座好房與兒孫孝順。

好些也是今天交豬的人家,都來到了第一家交豬的顧嘉敏家裏看熱鬧,主要是打聽行情。

都不願意吃虧。

一群男人都附和著。

站在豬欄屋前,郭正明望望裏面,與老爺子說,“宋叔,我下鄉收豬無數次,你家的豬欄是我見過最幹凈的一家。豬身上也是一樣,只是三福嫂子到底怎麽養的豬,一年的時間,一頭豬能長到兩百大幾?”

豬倌聽見嘿嘿的說,“郭幹事,你說錯了,不是一年,準確的說是大半年。三福家的一共四頭豬,後面三頭都是五月份才抓到小豬仔。到現在你算算,多久?”

說這話的時候,豬倌驕傲的望向四周所有的人。

都知道,顧嘉敏的豬全是在他家裏抓的豬崽。這家夥此時嘚瑟的著。

豬欄裏,豬可能知道了自己之後的命運。正拼命掙紮,死活不願意被抓住套進繩套裏面。

“嗷嗷嗷”的叫喚著,歇斯底裏的叫喊著。

那聲音,估計幾裏外都能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