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年代文中棒打鴛鴦(04)(第2/6頁)

收拾好房間,下午既然都請了假,嘉敏說道,“爹,娘,大哥,二哥,今天都在我家吃晚飯。順帶的讓幾個孩子就在院場(曬場)學學騎車。我下湖去下個籠子,晚上我們好好吃一頓。”

老爺子原本不同意的,可隨即又想到了什麽,才點頭說 ,“行,就這麽辦,清明你去通知你媽你媳婦兒,還有二嬸,讓她們都來。”

“好嘞,嗲嗲。”清明扭頭就朝家裏跑,嗲嗲的意思很明白,三嬸之前送的那條肉也要拿來。

下午的顧嘉敏家裏很熱鬧,嘉敏搖著小船,帶著兩個兒子一起撈水裏的豬草,還下了兩個籠子。

悄悄的在裏面依然放了一點東西,母子三撈豬草的速度快啊。

一會兒功夫就撈上來一船,嘉敏讓兩個兒子把之前下的籠子撈上來,兩人聽話的撈上來,片刻傳來驚呼,“媽,好多魚,都是大的。”

“有魚就好,籠子提好,我們回家。”

“誒誒,好,回家。”兄弟倆只覺得是運氣好,也沒有多想。

嘉敏卻朝湖中心望了一會兒,湖裏有個大精怪。剛才系統已經提醒了她,一只千年烏龜,有絲神獸玄武的血脈。

還真是有些玄乎。

她沒有想到這個世界可不只是年代,還有玄幻色彩。

有些不解,但也沒有多想。想多了只會徒增煩惱,還不如過好眼下的日子。

後院的菜園子裏,宋大福宋二福兩家人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嘖嘖稱嘆:“老三家的是怎麽種菜的,滿院子的菜,都能吃了。”

另外一邊宋清明的媳婦兒王芳大聲的喊道,“媽,三嬸家裏還種了西瓜與甜瓜,好大一個個的,西瓜一個得有幾十斤吧?哎呦,甜瓜也大,一個都有兩三斤。”

一般的甜瓜能有一斤多,就是蠻大的。(注,甜瓜是種統稱,其實有很多種。)

一群人紛紛走到院墻邊,真的,院墻邊全是西瓜與甜瓜。宋二福的兒子宋清鋒望著西瓜直吞口水,他喜歡吃西瓜,可從小到大也沒有吃過幾次。

老爺子老太太在菜園子裏轉一圈,心中滿意。老三媳婦兒還是不錯的,裏外裏都是一把手,家裏收拾的一層不染,菜園子裏也收拾的任何人家裏都好。菜的長勢更不用說。

二老走到豬欄屋一瞧,嚯,真不錯,四頭豬仔都長的不錯,已經是小肥豬趨勢。

站在豬欄屋,都能聽到外面聲音。豬欄屋隔壁的煮豬食那屋旁邊小門走出去,後面是自留地與還有一塊被籬笆圍好的區域,裏面是雞。

雞白日裏就在圈住的那大塊地方活動。

家裏家外的都收拾的整齊,功能區分的挺明白。

老太太與老爺子站在屋後的自留地與養雞的那塊地方的空档邊說道,“三個兒媳能幹的還是老三家的,家裏家外都弄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嗯,老三福氣薄,沒法子……”後面的話老爺子沒有繼續說,老太太也沒有繼續說,只是低低的嘆息一聲,“唉!”

裏面有思念,有遺憾,有惋惜。

顧嘉敏家裏,下午熱鬧的很,剁豬草的,殺魚的,摘菜的,學騎車的,熱鬧的很。

如此熱鬧,村裏也沒有人知道。

飯菜再香,也沒有飄去村裏。

住的遠住的偏,也是有好處的。

吃獨食,別人也聞不到。

兩家人是撐著肚子回去的,小軒軒被親爸抱著,不耐煩的踢打著,嘴裏喊著,“我要跟三奶奶過,不要回家。”

氣的宋清明沒好氣的拍打兒子的小屁股,“好吃佬(吃貨),有吃的連爹娘都不認了。”

小軒軒嘟著小嘴,依然在嘀咕,“我就喜歡三奶奶家裏。”

宋清川,宋清鋒是兩家的苦力,他們用籮筐挑著兩個大西瓜,還有邊邊角角還放著幾個甜瓜。

可沒有時間與大哥侄子開玩笑慢慢的走,他們加快步伐回家。

聚餐後,轉眼就是兩個月。

晃眼間,已經是八月底。

兩個月的時間,宋老爺子宋老太太親眼見證三兒子家裏的變化。

豬欄裏的四頭豬,跟打氣一樣,呼呼的漲肉。簡直了震碎了他們對豬的認知。

後院的菜,摘了一茬又一茬,可還是青翠欲滴,不像是要枯萎的模樣。

那雞也是,半大的雞兩個月的時間長了至少三斤,母雞下單也是天天不落,只只都沒天下,大部分的還都是雙黃蛋。

你說神奇不神奇。

湖裏撈魚也是,老三家的撈魚簡直不費吹灰之力,隨隨便便都是三四條大魚。

家裏涼快,夏天感受到炎熱。

一切的一切,簡直出乎他們的意料。農村蚊子多,眾所周知 ,都是知道的。

可老三家硬是沒有蚊子,你這上哪兒去說,他們二老在老三家,難得在熱天的夜晚,能一晚不醒,睡到天明。

二老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但不打算出去對任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