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年代文中棒打鴛鴦(02)(第2/4頁)

嘉敏早早的起來,給兩個孩子做了早飯。等他們帶著換洗的衣服去了學校,她才去自家的自留地做事。

她是全村唯一一家,自留地單獨在一邊的。

剛在自留地裏撒下系統獎勵的高效有機肥。宋清東也來到後面自留地做事。

“媽,地裏的活我來幹,你回屋休息休息。”

“行,我去清水湖撈一些豬草。等下剁好早早的煮了。”

“等下我去,你去休息。”宋清東說道。

“不用,我休息啥,都起床了還休息什麽?別管了,我屋忙我的。”

“行吧。”

嘉敏回到前面,搖著小船,在湖裏撈豬草,湖中的雖然有豬草,可湖水一樣清澈。

湖中的水草集中,一口氣能撈起來很多。

一會兒功夫就撈起來一船水草。

之前順帶的下了大籠子在籠子裏放了一點點東西,等撈完水草,籠子裏已經有了幾條大魚。都有兩三斤重,大的一條有五斤重。

嘉敏收好籠子,放在船上去。

遠處的東邊的碼頭上,有人挑水,遠遠的看到了嘉敏從水裏提起了漁籠子,大聲的喊道,“三福家的,有魚沒有?”

“有兩三條。”嘉敏也大聲回道。村外的大河,村裏的清水湖,山裏的溪流中,村裏社員都能抓魚,抓個幾條,沒有人舉報,只是不能動用漁網打漁。

一草一木皆是公家財物,砍樹需要先申請,但釣魚,下籠子弄魚,是不需要的。只要弄的不多,是自個兒吃或者給親人送一條兩條的,都沒有人說,即便那人各色的很也不會說,這是約定俗成的。

“喲,那你運氣不錯啊,咱清水湖的魚都精的很,不好釣,下籠子也沒有啥用。”那人已經打好水,站在碼頭上羨慕的說道。

“我是運氣好,可能是魚兒也睡覺,早上沒有睡醒糊裏糊塗的鉆了進來吧?”

嘉敏笑著說道。

“有可能,運氣真不錯。”

那人挑著水朝上面走。

水庫的堤壩千百年來代代築,每代都加高堤壩,堤壩比正常的湖面高十幾米快二十米。

每一面都有砌好的石板台階,也有長條的碼頭,可以洗菜挑水,但很少有人洗衣服,一般都在東堤壩後面的寬西溝洗衣服。

嘉敏上岸時,先把魚放在碼頭裏她放的一個上面開口的碩大籠子中,籠子的口子比水面高一截,魚在下面短暫養著,不用擔心。

水草在碼頭上洗幹凈,一擔擔的挑回家。

前面一擔倒入剁豬草的四方大木盆中。

後面的水草洗幹凈挑上來攤在幹凈的大竹篾篩上堆著。

大竹篾篩底下墊著兩條長板凳,水從竹篩眼滴滴答答的滴落在屋前的曬場上。

坐在四方大木盆邊,手中拿著剁鏟,一下一下的望下面的木盆中剁。

咚咚咚的不停,一個小時不到,豬草全部剁完。

那邊,宋清東回來,看見了幫忙把剁好的水草運到後面屋專門煮豬食的鍋裏,鍋裏加水,灶口點火,加了一些些打米得來的糠,蓋上鍋蓋開始煮。

回到前面曬場,嘉敏吩咐大兒子,“清東,我在湖邊碼頭的籠子裏存了幾條魚,你用水草串兩條給你大伯二伯家裏送兩條去,你大伯家裏送一條大的,你二伯家的那條小些。

對了,你去碗櫃下面的櫃子裏拿我裝好的一袋面粉。對你大伯大伯母說,是給你爺奶的。”

“媽,你又下籠子搞到了魚啊,有幾條?”宋清東高興的問道。

“有六條,對外你就說三條。今天咱家晚上吃一條,其余的兩條,你用木盆裝著倒入後屋檐下的舊水缸中養著,等你弟弟妹妹回家,咱家再打牙祭。”

“好哩,我馬上去大伯二伯兩家。順帶看看我爺爺奶奶。”宋清東樂呵的去廚房拿裝好的面粉,不多,大概三斤左右。

然後快速的到下面的碼頭,用兩根結實的水草各自串好一條魚。

特意挑選的兩條,一條大的比小的那一條大致重一斤左右。大的四斤左右,小的三斤左右。

一只手拎著兩條魚一只手拎著黃黃的面粉。

腳步輕快的朝東邊去,走過北堤壩的一半到了東邊堤壩,走到堤壩中間的岔路口朝大伯家裏而去。

宋大福作為長子住的是老宅,不過前兩年加蓋過房屋。宋二福住在離老宅不遠的那一排,隔了五戶人家,左右隔壁鄰居之間,都空著一段空地的距離,那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方面後面的子孫分家蓋屋。

宋二福沒有要自家老宅隔壁的空地,而是選擇了一位孤老的屋子,孤老去了以後,那房子空了下來歸了集體,他分家時買了下來,帶著小家住了過去。

老宅左右的空地,說好留給大哥家的侄子們。

宋清東拎著魚,從街頭走了三戶就到了自家老宅,兩面的人家都羨慕的與他打招呼,“東子啊,又來給你爺奶送吃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