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4/6頁)

可好了沒多久,關於奧運會的爭執又開始分化破壞人們脆弱的團結,要說裏面沒人刻意挑動民族情緒,狗都不信。

【潘偉:我覺得,我們要做點什麽。】

【徐倩:但我們能做什麽呢?這幾年來,我們已經盡力做了許多事,但現在似乎還是看不到好轉的希望……】

徐倩一邊打字,一邊感覺到眼睛發澀,她突然有些明白當年華鋒語的感受了。

那時華鋒語剛轉到班裏來不久,她還跟對方用期末成績來打賭,結果最後華鋒語考了年級第一,她大受震撼,輸了賭局,但是贏了後面的人生。

如果不是華鋒語,她根本不可能考得上市一中,很可能就到外頭跟別人“一起玩兒”了。

那時,班主任讓華鋒語說一下學習經驗,她背誦了一段保爾·柯察金的名言,那個時候全班都替她尷尬,沒有一個人放在心上。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的華鋒語,該有多麽沮喪啊。

在不相信理想前,徐倩感覺華鋒語有些傻,相信了這份理想後,徐倩感覺到了和當年的華鋒語一樣的孤獨。

而她現在其實還並不是孤軍奮戰,身邊還有其他同志,即使這樣,仍然感覺到孤獨。

那個時候的華鋒語,是怎麽獨自一人抗下這份孤獨和失望,以陽光的姿態積極面對的呢?甚至,最後還憑借自己一人扭轉了整個局勢。

而現在,由他們接下了華鋒語的指揮棒,華鋒語讓他們獨立行走後,她才發覺事情到底有多難。

如果只是保住報紙大業,倒不是太難的事情,但若只是去辦報紙,其實也已經失去了初衷。

辦報紙是為了什麽?喚醒周圍的人。

但現在因為喚醒民眾太難了,他們就放棄,只當一個沒有感情的辦報工具,又有什麽意義呢?

【陳茜喬:其實,也不必要這麽悲觀……】

【韓靖興:就是,我感覺現在已經好很多了!】

【韓靖興:鉆什麽牛角尖啊,你還是那個我認識的徐倩嗎!】

【潘偉:我覺得是有效果的,你看我們不都改變了嗎?幾年以前,我根本想象不到我現在能活成這樣……】

看著同學們的安慰,徐倩抹了把臉又振作起來,其實要說她最大的優點是什麽,那就是很會自我調節。

【徐倩:我想到了一個征文題材。】

【韓靖興:???你這話題轉的未免太快了……不愧是你。】

【陳茜喬:什麽題材?】

【徐倩:就這次奧運會的爭論!下下期是我們報紙對外發行的第一期,正好趁著這個機會,來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

自從決定對外發行後,《新星報》就改成了半月刊,不然他們還真的來不及做。

雖然網絡興起,但現在紙媒仍然還是主流,話語權都掌握在別人手中。

可他們自己也有報紙啊,而且是能夠對外公開發行的報紙,怎麽能放棄這麽好的輿論陣地?!

【徐倩:我就這麽跟你們說吧,咱們的報紙要進行一些改革了,以前辦的是班報,征文寫的多是學生的事情,但以後我們面臨外界,完全可以開辟新的版面,變得更加適合大眾閱讀。】

【陳茜喬:你的意思是,我們要搞新的版面題材?不是我說,其實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不夠,現在都非常勉強。】

他們畢竟是學生,還是要以學習為主的。

【徐倩:我知道,也不是說額外多加多少東西,只是我們可以添加一部分社會內容進去,相對減少一兩篇其他的文章。就拿下下期來說吧,我們發表一些關於奧運會的文章,減少幾篇有關地震的文章和前面的紅文。】

【陳茜喬:哦……你是說,我們的報紙要更偏時事一點嗎?】

【徐倩:嗯,主要是在某些全國關注的大事上,我們要發出自己的聲音,站穩自己的立場,來聲援我們的國家,而不是任由一些狗屁媒體胡說八道。】

【徐倩:而平時沒什麽大事呢,我們就還是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做,跟以前沒什麽大的區別。】

徐倩打完字,停了一會兒,半天沒見人回答,不由奇怪地問。

【徐倩:?怎麽了,給點回復啊同志們。】

【陳茜喬:……】

【韓靖興:我靠!你是個天才啊,我覺得很好啊!樓上陳茜喬同學,你也是這麽覺得的吧!】

【陳茜喬:……】

【潘偉:我也覺得很好!我們之前還是太過保守了,華同學離開前報紙是什麽樣子,她離開後還是什麽樣子,這樣不行,我們要創新。】

【陳茜喬:嗯……說得有道理。確實該創新了,也該發出我們的聲音。那我們征文就改成奧運會的?】

【徐倩:改!】

【陳茜喬:我有個提議,征文範圍限定在奧運會,但不要限定為這次網絡上的爭論,我覺得寫一些同學們對奧運會的期待之類的文章,比跟人爭論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