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年後,各國都收到來自楚國的訃告。

楚國老太子勉強熬過年節,在初五那天薨逝。

楚皇大悲,不僅宣布停朝百日,還要追封楚國老太子為孝成帝,卻遭到幾乎所有朝臣的反對。

楚皇尚且康健,楚國怎麽能有第二個皇帝?

拉鋸多日後,年邁的楚皇終究還是對朝臣妥協。

楚國老太子被追封為孝成太子,喪禮規制都以帝王的標準進行,葬入楚皇給自己準備的帝陵側室,皇長孫破例封親王,封號為‘成’。

旨意宣讀後,楚國朝臣就明白了楚皇的選擇。

如果楚皇有意冊封皇長孫為皇太孫,就不該在孝成太子剛薨逝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破例’給皇長孫親王的爵位。

這相當於告訴眾朝臣和皇長孫,皇長孫已經受到孝成太子的遺澤,‘破例’得封親王,不該再肖想更多。

等到嘉王凱旋回朝的時候,楚皇和朝廷勢必會獎賞嘉王。

嘉王已經是親王,又是楚皇唯一的嫡子,此行又是開疆擴土的戰功。

該給嘉王怎樣的獎賞不言而喻。

訃告發往各國後,楚國混亂的形式忽然明朗起來。

遠在黎國的嘉王也頻頻傳回捷報。

他趁著陳國與黎國世家陷入僵持的階段,在與陳國有無法和解矛盾的世家手中輕而易舉的占領黎國許多縣城。

三個月後,隨著黎國末帝在黎都城墻上一躍而下,陳軍徹底占領黎都,黎國正式在九州版圖上消失。

原本屬於黎國的地盤,大致分為四份,陳國獨占三份,剩下的那份被楚國占領。

楚國與陳國不停往彼此短兵相接的地點增兵,卻都沒有動手的意思。

春耕以至,越是剛經歷過戰火的地方,越是不能忽略春耕,否則肯定會遭遇百姓的瘋狂反抗。

與此同時,更北邊的燕國境內也在準備春耕。

趙國的良種已經推行十多年,早就不是秘密,卻只有在趙國境內才會分發到百姓手中。

其他地方就算是通過各種辦法,從趙國帶走良種,也只是在世家中流傳,百姓最多是去給世家種地的時候能看到良種,私下種植良種會觸犯律法,被罰為礦奴。

宋佩瑜在冬日找了不少燕國縣衙的文書來研究,決定讓燕國三十縣都在今年春耕用趙國的良種,特意抓重奕來寫奏折要種子。

如今的趙國良種,早就不止宋佩瑜最開始陰差陽錯得到的兗州高產菽種。

從六年前起,頻繁來往西域商路的商隊和從楚國出海口出發的船隊都陸續有所收獲,多年積攢、培育許多唯有趙國才有的良種。

宋佩瑜從出海船隊帶回來的東西中找到更優良的棉花種子後,還特意讓去西域的商隊,將更優良的棉花種子帶去西域路上的部落處。

趙國每年都會從這些部落購買大量雪白的棉花球。

這些在西域種植的棉花球,不僅在質量上遠勝於趙國境內種植的棉花球,直接購買相比自己種植,也能更節省成本。

在趙國境內,棉制品已經大量代替麻制品,甚至連白麻紙的價格都直線下降。

可惜趙國早就有更物美價廉的趙紙,就算白麻紙的價格直線下降,在趙國境內仍舊賣不出去,只能賣給來往趙國的商隊。

商隊會將從趙國低價收購的白麻紙帶去明令禁止使用趙紙的國家,陳國。

趙國和燕國接壤,氣候也沒差太多。

在趙國種植效果沒有西域好的棉花,拿到燕國也不會有區別。

這是燕國百姓成為趙國百姓的第一年,一定要拿出最能讓燕國百姓直觀感受到生活變好的良種。

最初的兗州良菽,仍舊是最好的選擇。

宋佩瑜壓著重奕寫的那份要良種的奏折中,需求量最大的是菽種,其次是這些年陸續在趙國種植的各種新奇蔬菜。

永和帝立刻滿足奏折上的所有需求,調集大量種子陸續送到邊境,由專人護送到已經插上趙旗和朱雀旗的燕國各縣。

為了搶春耕的速度,宋佩瑜甚至想到,讓趙軍去幫燕國百姓春耕的辦法。

趙軍早就不再是十多年前的趙軍,這十年,他們修過水泥路,蓋過城墻,搭建過養殖場……

不過是他們每年都要做的春耕,簡直不要太容易。

趙軍舍不得用軍馬給燕國百姓犁地,就去林子裏抓野牛野豬,他們自然有讓這些畜生短時間內好好聽話的辦法。

這些畜生能一直聽話,就留給燕國百姓,他們也能去縣衙領份賞錢。

如果這些畜生始終不聽話,就在幹完活後直接賣給火頭營,他們也能拿到錢。

因為有宋佩瑜精心擬定的獎賞制度,幫助燕國百姓耕多少地,就能獲得多少銀錢,趙軍們對這項突如其來的任務非但沒有不滿,反而興致高昂。

原本需要將近一個月才能完成的春耕,只用半個月就徹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