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5/7頁)

因此,孝帝特意將宴席結束時才會宣讀的聖旨,改成在宴席開始前宣讀。

朝臣們早就知道孝帝要在壽辰當天宣讀立太子的聖旨,他們甚至連太子的人選都已經提前知道。

他們不僅不介意孝帝將立太子的聖旨提前宣讀,還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從趙國使臣來到燕國後,孝帝終於做了個正確的決定。

現在宣讀立太子的聖旨,正好能將剛才發生的尷尬截斷,不至於繼續蔓延下去。

太後的想法卻與朝臣們截然不同,她聽握著茶盞的手停頓了下,目光深邃的看向孝帝,“陛下不是專門讓欽天監選了個吉時?怎麽不等……”

孝帝不耐煩的打斷太後的話,“朕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讓所有人都知曉朕的太子是誰。”

太後還想繼續阻攔,孝帝卻沒給太後任何機會,他親自拿起貼身大太監捧著的聖旨,目光在朝臣們身上巡視半晌後,放在大司馬身上,“勞煩大司馬為朕宣讀這份聖旨。”

大司馬立刻起身上前,臉上終於露出今天的第一個笑意。

他走近孝帝後,沒急著去拿聖旨,而是彎腰稽首,“臣恭喜陛下在壽辰之日得償所願,終於後繼有人,太子殿下必是純孝、聰慧之人,才能入您的眼。”

孝帝聞言,嘴角也勾起細小的弧度,連帶著目光都溫和了許多,不再像之前那般暴躁。

這份聖旨的內容完全不出大殿中所有人的預料。

孝帝先宣布立五皇子為皇太子,又立賢妃為繼後給五皇子嫡子的身份。

是子憑母貴還是母憑子貴,已經在先後順序中體現的明明白白。

雖然宴席開始的時候,發生許多在眾人計劃外的事,但此時的雙喜,不,是三喜臨門,卻仍舊能讓大殿中的燕臣們喜笑顏開。

立下太子,會讓燕國的根基更加紮實。

這對朝臣來說,也是好事。

一片歡聲笑語中,燕國親王們紛紛去給孝帝和剛被立為太子的五皇子敬酒。燕國親王之後,還有如同昭和大長公主這樣的長輩和等候已久的老臣們。

被熱鬧喜慶的氛圍籠罩,也讓孝帝將剛發生的不愉快忘記,眉宇間的戾氣逐漸被開懷取代。

這個時候的趙國使臣也格外有眼色,知道孝帝不耐煩他們,也沒特意去惡心孝帝,正抓緊時間吃宴填飽肚子。

放眼整個大殿,只有趙國使臣席位上的人都在埋頭幹飯。

宋佩瑜是怕現在不吃,等會沒法吃,恐怕要餓肚子。

重奕則是看宋佩瑜吃飯,明明不餓也很有食欲。

梁王和襄王只顧著吃飯的理由就更簡單了。

他們又不可能去奉承孝帝,不吃飯還能做什麽?

忽然有個粉衣服宮女走到趙國使臣的席位側面,語氣柔和的開口,“哪位是宋佩瑜大人?太後娘娘賞酒。”

明明紅琴的聲音並不大,但紅琴說完這句話後,正在趙國使臣席位附近的人卻紛紛停下原本正在做的事,目光齊刷刷的落在紅琴捧著的酒壺上。

宋佩瑜掏出帕子擦了擦嘴,從座位上起身,朝著太後的方向揖禮,“謝太後娘娘賞賜。”

更多的人發現這邊的動靜,神色各異的看著太後和宋佩瑜。

孝帝目光犀利的看向紅琴,“太後賞的是什麽酒?”

紅琴無聲深福,“回陛下的話,太後娘娘賞宋大人梨花白。”

“宋大人正值壯年,喝什麽梨花白?”孝帝擺了擺手,對身側的大太監道,“去拿鹿酒來給宋大人。”

紅琴按照太後的眼色,緩步走到宋佩瑜身側,擡手便將壺中酒水往宋佩瑜面前的酒杯中倒,柔聲道,“這是今年最新的梨花白,最是清新香醇卻不醉人。”

孝帝眉目間閃過厲色,猛得從椅子上站起來,正要讓人將紅琴拖出去亂棍打死,就見重奕端起紅琴剛倒的酒一飲而盡。

孝帝頓時忘了他準備做什麽,目瞪口呆的望著重奕,“你……”

重奕將酒飲盡,順勢將酒杯放回案台上,發出的清脆聲音就是敲在孝帝和諸多燕臣的心上。

他卻對孝帝和燕臣們的反應視而不見,繼續頭也不擡的幹飯。

偏偏他舉動間優雅至極,就算是吃飯,看上去也賞心悅目,哪怕吃飯的速度略快,吃的東西略多,也完全與粗魯沾不上邊。

宋佩瑜替在場的眾人問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殿下有沒有覺得酒的味道奇怪?”

重奕停下筷子擡頭看向宋佩瑜,“劣酒、難喝、她撒謊。”

紅琴似乎也被重奕的舉動嚇傻,聽到重奕的話後,立刻跪在地上,“奴婢不敢!”

宋佩瑜將手中的折扇拍在案台上,語氣越發激動,“是不是有詭異的味道,您……”

燕國大司空比宋佩瑜的反應還要誇張,他從遠處大步走到重奕面前,滿臉誠懇的道,“您能將酒吐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