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3/4頁)

三福晉算是吐氣揚眉了,她與三阿哥的感情是好,架不住三阿哥多情,屋裏也有兩房得臉的妾室,是她從前不好輕動的,如今佛拉娜出手整治,三阿哥一句話都沒說,任佛拉娜施為。

但同時,佛拉娜此人到阿哥所的行為,也算是打了她的臉。

主母進門當家多年了,婆母忽然賜下個嬤嬤來整頓後院風氣,可不就是對當家人有所不滿嗎?

三阿哥因此頗為愧疚,常對三福晉言是他連累了三福晉,三福晉對此倒不甚在意,只笑著道:“額娘賜下人來教我做事,是我的福氣不是?長輩的慈愛,咱們做小輩的,受著便是了。”

三阿哥心中大受感動,情不自禁地展臂攬住三福晉,夫妻二人相互依偎著,仿佛也相互汲取著力氣。

三福晉一頭烏發只用玉扁方松松挽起,比之往日溫和斯文的模樣,發絲松散,又添上幾分慵懶隨和。

她倚在三阿哥懷裏,仰頭看著他,一雙水潤明媚的眼眸中滿是信任。

三阿哥不由動容,輕輕為她理了理額角的碎發,低聲道:“我會好好對你的。”

“妾身相信爺。”三福晉將頭貼在三阿哥肩上,盯著窗外繁花似錦,眨眨眼,不知在想些什麽。

秋收時節,絆住留恒的腳幾年的莊子上終於有了結果。

經他們改良過的稻種,畝產從一石多(240斤)達到了三石之數,最高畝產甚至足有五百七十斤,已超過四石。

且這並非是在康熙於禦園中試驗種植十余年的新稻種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而是於原有稻種上改良,這兩倍多的進步,足夠叫人欣喜。

這至少說明,當下的稻種改良方向是有可取之處的。

要知道,康熙早年發現的早熟稻種,經過十余年的培育,雖然產量曾有突破過三石,但並沒有穩定住,然後浮動極大,農官絞盡腦汁,也沒有摸到其中的關竅。

留恒他們培養出來的這稻種,每畝出產頗為穩定,能夠保證每畝最低出產也不少於三石。

而從禦園討過去的稻種,經過兩年的耕種,不僅能夠保證每畝三石產出,還有最高峰值五百三十斤,可以說是接近四石了。

康熙並不是貪心不足之人,拿到從莊子上遞來的奏章時,心中已十分滿意,正打算嘉獎留恒與和他一起在莊子上奮鬥了好幾年的那些人。

對此不滿意的,恰恰是留恒和他的團隊本人。

他們對改良稻種本來懷揣著很大的期望,從前預估每畝至少產稻六石,這最高畝產五百七十斤,可以說是重重地打了他們的臉。

即使這個目標期許從未向外傳過,留恒心中亦十分不快。回京之後,他將自己關在房裏反思幾日,再入宮時便提出想離京出去走走。

娜仁從聽到糧食產量那一日,便料到會有這一天,故而並不驚訝,只淡定地命人斟茶上來,然後問留恒:“你想要往哪邊去?”

留恒心中儼然早有盤算,從容鎮定地道:“因技術手段受限,許多在稻種改良方面的設想如今想要實現並不現實,根據子幀他們的預估,即便明年在稻種上再加以改進,畝產也不會超過八石。我於技術上不算十分精通,如今正是記述艱難的關口,即便留在京中,只怕我也幫不到什麽。

故而我打算從他方入手,提高水稻產量,暫時將稻種改良全部托與子幀他們,我再帶一部分人,另謀他法。南方氣候炎熱,汛期長,皇伯父禦園中的早熟稻種,經過子幀改良,畝產雖然沒有穩定在六石,但五石也能夠保證,如果一年能夠保證兩季成熟,雖然畝產可能會有所損耗,但也數目可觀。”

他們認為改良稻種發展的空間更大,故而並不打算放棄,但禦園稻種現在的起步值更高,留恒也不打算放棄。

那就不如兩手都抓。

禦園稻種生長周期短,即使在現在看來產量前景不如改良稻種,但如果能夠達成一年兩熟,那可就大不一樣了。

娜仁聽他這樣說著,也覺有理。

她並不是農科出身,又從小被家裏養得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可以說能分出幾樣粗糧便是她於農產品上的極限了,做村官的那幾年,倒是跟著下過地幹過活,但彼時當地的主要經濟作物是甘蔗,與世隔絕的時候倒還種稻子,後來迅速倒戈,開始隨當地大流種甘蔗,村內種植水稻的不多,她也就沒多了解過。

即便如此,她也知道當時的水稻畝產和如今的水稻畝產,是天壤之別。

她心中暗罵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又後悔當年沒多往農學院跑,不然只知道一個雜交水稻,卻不知究竟是怎樣實現的,半點忙都幫不上。

好在留恒入宮也不是來找她幫忙的,這幾年都是,他每每遇到什麽技術上的苦難了,便會回京到永壽宮裏來坐一日,並不是需要娜仁幫上他什麽,只是需要一個能在心靈上給他加油打氣的地方。